巴宝莉(Burberry)近日被爆出主动烧毁近2.8亿英镑的产品,以防产品流向“错误的人”,并保护知识产权。
跟巴宝莉捍卫品牌形象的做法相反,迪奥(Dior)在官方微博上公布了一个产品宣传视频,在“土”的道路上一去不返,网友亲切地把这个视频称之为“微商喜提马鞍包”。
由于无力改变奢侈品的销售疲软,越来越多的品牌向市场低头,转而讨好更广大的消费者,不惜做一些在旁人看起来自降身价的事。
迪奥怎么了?
迪奥近一年来的增长都可以用平缓才形容,可能看到这个结果有点着急,迪奥开始做一些和品牌定位有偏差的决策。
图片来源:SimpleWall
17秋冬推出的星空裙惊艳市场,迪奥被认为重新找回仙气,但是在代言人问题上,迪奥的画风在诡异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迪奥在中国区真的很喜欢请代言人,还不止请一个,2017年以来不同系列的代言人就有9个!但是有9个例子也很难看出来迪奥是怎么挑人的,某些代言人的硬照表现力不够理想,知名度似乎也不够。最后闹出有一个代言人因为发音不够标准被群嘲,最后广告片惨遭撤下。
这场风波好不容易过去,迪奥生怕大众忘掉它的新风格,在微博上放置了一支马鞍包的产品广告,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这开头的画风,真的很像初期的海澜之家了,怪不了网友配上拼多多和江南皮革厂的背景乐也毫无违和感。
图片来源:迪奥官方微博
如果说“土”只是在吸引消费者上走偏了,抄袭就是他们犯的原罪了。迪奥去年的初秋系列被指控原封不动照搬罗马尼亚民族服饰,气愤的人民向迪奥抗议却没有收到回应。
奢侈品尤其是在成衣方面在全球各地寻求灵感是业内一贯做法,但是公然照抄真的很少见。山寨迪奥就是要受抨击,是没错,但是迪奥抄别人,难道还要感谢他们的高看一眼?迪奥冷处理的办法令人不齿。
真的是一模一样的啊!
销售压力下怎么做?
迪奥所在的LVMH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是路易威登,2017年路易威登和supreme合作的产品成了当年爆款,贡献了集团的大部分增长。
这也才是奢侈品贴近年轻人的正确打开方式,supreme在购买力极强的年轻消费者里有很高的认知度、认可度,路易威登通过这一次合作成功进入他们的视线。Supreme本身价格就不低,也不会损伤路易威登作为奢侈品的形象。
LVMH已经有这个现金机器,迪奥偏偏不服输,想要扩大自己的销售额却做了一大堆令自己难堪的事,安安静静走仙女风不行吗?
当然不是要求迪奥学巴宝莉烧掉自己的存货,虽然很多奢侈品牌都这么多。但是迪奥真的需要清醒一点了,营销和定位产生巨大的偏差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是奢侈品巨头的操作。
同样是做了被外界痛批的事,巴宝莉烧产品是捍卫自己的品牌格调,迪奥直接把招牌摁在地上摩擦,哪也讨不到好。
LVMH集团难道要通过迪奥试水,走截然不同的路,寻求“奢侈品”转型。高冷气质不要了,流量为王时代最重要的是被人看见,看见的是什么就不管了。
我们确实不能断定有多少客户会因为这个“微商喜提马鞍包”的广告离开,也许话题度真的带来销量。毕竟除了这一支广告,迪奥在全球启动马鞍包宣传时展现的气势,是立誓要把这个包变成下一个it包,这种营销声势可能很快就能冲淡这支广告带来的影响。
然而迪奥不断出烂牌,大家现在真的可以说我们不买迪奥不是买不起,而是看不上。
图片来源:e投睿eToro 数据截止于201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