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四(6月14日)凌晨,美联储公布6月利率决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提高到1.75%至2.00%之间,加息的决定获得一致通过,并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提高20个基点。
政策声明指出,美联储预估显示2018年加息四次,此前的预估为三次。
联储公布的最新季度经济预测显示,联储上调了今年的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和PCE(个人消费支出)及核心PCE通胀预期,下调了预期今年失业率,上调明年的PCE通胀预期,下调明后两年的失业率预期。
2018年的GDP增长预期为2.8%,上次预期为2.7%,2018年、2019年及长期增长预期仍和上次一样,为2.4%、2.0%和1.8%;2018、2019和2020年三年的失业率预期分别为3.6%、3.5%和3.5%,低于上次预计的3.8%、3.6%和3.6%;2018和2019两年PCE通胀率预期均为2.1%,上次预计分别为1.9%和2.0%,2020年和长期PCE的预期值持平上次,分别为2.1%和2.0%;2018年核心PCE通胀率预期为2.0%,上次预计1.9%,2019和2020两年预期均为2.1%,持平上次预期。
美国加息,中国跟不跟?
在美联储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之际,中国央行的下一步货币操作也引人关注。
回顾以往,在美联储2017年3月、12月和2018年3月宣布加息后,中国央行随后均相应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因此,目前市场普遍预计此次中国央行可能会跟进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国王金融分析师表示,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是外部因素,对我国央行会否加息有一定影响。但国内经济基本面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扩内需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标,内部环境制约货币政策收紧,加息面临的压力较大。中国央行将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相机抉择,大概率会同步小幅提高逆回购和MLF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但这也会导致金融机构通过MLF获得流动性的资金成本进一步抬升,因此,下半年仍有降准空间和必要性。从具体操作看,通过定向降准置换MLF或是最佳的政策选项,这样既可维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也不会向市场新增基础货币投放。
国王金融分析师表示,尽管中国央行仍有可能在公开市场小幅加息,但长期来看中国没必要跟随美联储加息,更没有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必要。从绝对值来说,我国利率高于国外很多,CPI也不高,加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