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您正在訪問的是FX168財經網,本網站所提供的內容及信息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當地法律法規。

FX168财经网>人物频道>帖子

日本经济衰退再度袭来,A股入摩,中国一招制敌

作者/叶氏炼金 2018-06-09 07:46 0 来源: FX168财经网人物频道

  最近几天,海外*党们的心情有点起伏不定。与佛系青年们不同,海外*党们需要关注的事情确实有点多,从价格、运费、打折期限、促销季…这些因素都是他们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还有一个能影响到他们饭碗的重要因素,就是国家政策。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这是中国继宣布7月1日起下调进口汽车关税后,又一个扩大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此次调降进口关税涉及的产品范围包括服装以及厨房和体育健身用品、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水产品和矿泉水等加工食品、化妆品及部分医药健康类产品等四个大类,平均税率将分由15.9%、20.5%、15.2%、8.4%,降至7.1%、8%、6.9%、2.9%,平均降幅都在50%以上,家电类的降幅甚至达到了60%。

  

  就在海外*党们还在担心自己的biz会受到何种影响的时候,另一份更重要的通知也*了,而它的分量,要远远超过海外*这样的小打小闹。5月31日,中国商务部表示将于6月30日发布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注:负面清单是列出了外国投资者不得进入的领域,而未列入清单的领域对外资则是开放的),新名单将在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取消或者放宽外资的限制。

  

  而这个重要通知*的时间点,正是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即将来北京进行第三回合贸易谈判的前两天。

  

  叶氏炼金认为,这才是比特朗普女儿伊万卡的商标申请要重要得多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是美国政府和企业界一直都在要求取消投资限制的禁止领域。可以说,这个通知满足了特朗普的一个关键要求。

  

  同一天,5月31日的A股收盘之后,上交所总经理、深交所副总经理、以及MSCI主席兼CEO费尔南德兹共同发表了声明:A股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股市老司机们都知道,这件事可以说算得上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大事件。

  

  在经历了五年磨合、三次闯关失败之后,A股终于被MSCI接受,实属不易。然而,一些混江湖的老司机股民,还是从热闹欢腾的庆祝表象背后,领悟到了一些隐含的深刻蕴意。实际上,A股之前之所以闯关失败,就是因为咱们的制度框架与MSCI的要求不兼容。尤其体现在QFII资本赎回限制(限制了大量资本流动,比如QFII每月资本赎回额度不能超过上一年度净资产值的20%将造成潜在流动性障碍)、停牌政策(像A股这样如此捉摸不透、随心所欲的停牌制度,是全世界都没有的啊,去年雄安板块突然大面积停牌被割韭菜的童鞋们你们还好吗~)、金融产品预先审批制度这三个方面。

  

  那么,如今A股被MSCI接受了,是否就意味着这些政策限*消了呢?用MSCI主席兼CEO费尔南德兹的话说就是:

  

  “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之外,未来MSCI将努力理解并鼓励这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叶氏炼金官方微信YESMACD希望这可以推动中国A股以更少的步骤、更大的规模纳入MSCI。”

  

  看来,在债市、汇市之外,股市的资本市场开放已经在悄然成型了。然而,这会意味着什么呢?特朗普依然笑而不语。

  

  最近跌跌不休的A股似乎给出了一个不容乐观的结论。据叶氏炼金YESMACD调查数据来看,与2017年6月A股222支大盘股被首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时的一波上涨行情不同,最近一段时期以来,A股市场跌破净资产的上市公司家数快速攀升。从平均数据来看,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破净股数量约为110家,而这一破净数量也创出了近年来的新高水平。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券商股出现了破净。对于股海老司机们来说,以前只听说过银行和钢铁股破净,而券商股破净,这在A股绝对是个新鲜事。5月30日,在投资者的集体恐慌抛售潮下A股出现了大幅下跌,海通证券A股当日大幅下跌4.19%,收报10.28元。而根据海通证券一季度披露的财务数据,其每股净资产为10.35元,也就是说,海通证券5月30日的收盘价已经破净了。

  

  今年以来,海通证券从抛出溢价增发方案计划融资200亿元,再到被剔除出上证50指数成分股,买了这只股票的投资者们内心已经历了一万头草泥马的奔腾,而这也成为了A股市场目前悲观情绪的一个缩影。

  

  更为尴尬的是,就连证金公司这样的男神也被券商股套住了,而且还是40亿。今年一季度,证金公司共增持了16只券商股,招商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都被证金公司大手笔增持一个百分点左右,而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大券商也被证金公司增持,证金公司对这些券商股的买入金额超过了40亿。而从券商板块一季度以来的走势可以看出,这笔巨资已经全部被套牢。

  

  在监管高压、去杠杆的大背景下,IPO放缓、成交量萎缩都直接导致了券商的衰落。叶氏炼金官方微信YESMACD5月A股全市场的自由流通换手率进一步降至1.5%的水平,没有成交量,靠佣金吃饭的券商日子怎么会好过呢?然而,更不好过的日子,可能还在后面。

  

  经过这次的资本市场开放和负面清单新政,以后通过外资券商来交易股票已经成为了可能。而这些国外资本巨鳄的进入,无疑将对咱们现有的资本市场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海通证券已经打开了券商破净的大门,它是第一家,但绝不会是最后一家。

  

  这样的画面,总让叶师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当初第一次在埃塞俄比亚住酒店时一个最难忘的情景,从酒店的窗户向外望去,除了能看到高高的面包树,还能看到半空中不停盘旋的一群秃鹫。叶师最近在各大财经网站上的头条专栏都被下线,最近对股市的发言有点多。如果有期货、股票、外汇和黄金原油的朋友可以叶师YESMACD互相交流,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油然而生的,是紧迫感,近乎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那么,咱们用什么才能保护自己、对冲这种外来强大竞争所带来的风险呢?还是只有高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

  

  这一次,咱们来看看人工智能这个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到的未来核心技术。用谷歌CEO皮查伊的话说就是:人工智能是人类正在研究的、最重要的事物之一,它的意义甚至比电力或者火更加深远。

  

  上图是人工智能产业链分层图,从下往上依次有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然而,一个让人惆怅的现实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往往只关注于应用层,在专利申请中也是以应用类的居多,而人工智能领域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专利却都被美国企业所有。在AI基础层中的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这些核心领域,我们难道要再一次重蹈中兴事件的覆辙?很显然,如果中国要在2030年成为全球主要的AI创新中心之一,那么从现在起就必须对人工智产业的基础层不断强化和突破。

  

  上图是全球人工智能芯片企业Top24的排名,从中咱们可以看出美国占据了榜单中的绝大部分,而中国大陆只有2家:华为和寒武纪。而更悬殊的差距,则体现在专利数量和布局上: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上的Top20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尤其是在考虑到华为海思的主要专利并非是AI芯片专利,因此这种巨大的差距更是让人不忍直视。一方面,由于美国人工智能技术起步比中国早很多,所以掌握了大量的基础核心专利。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多倾向于应用端研发,申请的专利大多集中在应用端,于是基础核心专利就成了咱们的心腹之患。

  

  5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就连李总理都说:

  

  “推动创新融通发展,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没有雄厚的基础研究,融通发展就没有根基。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子要沉下心来把基础科学研究筑牢夯实,不能总想抄捷径,否则会绕更多弯路。基础研究属于发明创造,行政规划不出来,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如果有期货、股票、外汇和黄金原油的朋友可以叶师YESMACD互相交流,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为什么国内企业都只愿意开发应用端,而不愿意进行基础研究呢?因为难度系数不一样。有些核心基础技术的研发难度和应用端相比,甚至是天壤之别。而且,聪明的国内企业都知道开发应用端来钱最快,哦,不,离市场最近。

  

  离市场更近的,是国际市场上的风投们。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风投之一,日本软银的孙正义有两个投资标准:一是技术强大,二是有潜力成为地区市场领导者。企业如果拥有强大的技术,在全球竞争时就会处在有利位置。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高端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日本软银也在全世界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收购和投资:

  

  2016年7月,软银集团斥资322亿美元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在全球芯片行业引起了巨震,成为了迄今为止欧洲科技界最大的收购案、以及亚洲对英国的最大笔投资,也是软银历史上的最大收购手笔。从此,高通、三星、华为、联发科等一系列科技公司都要开始向这家日本集团缴纳专利费。非常罕见的是,软银这次的收购全部采用现金完成,溢价高达43%,显示出了孙正义对ARM这家全球移动芯片巨头的志在必得,以及对全球移动市场最顶端供应链的控制和布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软银在这次收购中所需的大部分现金,却来源于中国:2016年6月,软银同意以86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手游开发商Supercell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给腾讯,同时,出售了价值1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孙正义的这一买一卖之间,深刻显示出了日本企业在对未来高科技产业的战略布局上和中国BAT们巨大的差异。

  

  2016年12月,软银宣布将向美国卫星互联网初创公司OneWeb投资10亿美元。

  

  2017年3月,软银旗下专注人工智能领域的风投基金投资了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融合技术的创业公司ObEN。

  

  2017年5月,软银获得英伟达4.9%的股份,价值40亿美元,由此成为了英伟达第四大股东。而英伟达正是咱们上面提到的全球AI芯片企业Top24中排名第一的公司。

  

  2017年6月,软银击败丰田、亚马逊,成功收购了谷歌旗下著名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公司BDI。而这家具有军用机器人研发背景的高端机器人公司,已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轰动全球的仿生机器狗和机器人,经常在各种机器人大赛排名中拔得头筹,其彪悍的性能和技术领先实力,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日本软银的这个例子,只是全球高科技领域寡头竞争的一个缩影,也是日本对高科技狂热追求的一个最好的注脚。可以说,日本对于高科技行业的狂热,完全可以与咱们对房地产、金融的狂热相媲美。如果有期货、股票、外汇和黄金原油的朋友可以叶师YESMACD互相交流,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然而,谁又曾记得29年前的日本呢?1989年,全球十大富豪排行榜中有六名是日本人,全部都是靠地产起家的房地产商;而今天,日本的首富排名已经和地产完全无关。

  

  从1984年(日本泡沫经济开始的前一年)到1990年,日本房价从每平米40万日元上涨到了190万日元,短短六七年时间,房价翻了近五倍。而东京的地价更甚,从1984年的每平米146万日元,上涨到了1990年的916万日元,翻了超过六倍。

  

  看到这里,佛系青年的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然后翻出了这十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涨势图,顿时觉得日本人根本没见过世面。

  

  面对楼市和股市的狂热,当时的日本政府并非没有看到这场由广场协议所触发的泡沫经济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到了1987年,日本政府要求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贷款量、以及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同时提高房地产税收,对持有不到两年的土地交易苛以重税。然而,这些举措对房地产市场并没有产生任何正面影响,土地管控措施不仅没能遏制地价飞涨,反而因为对土地限制过多,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地价不降反升。而在货币市场上,日本开始大幅度收缩,短短1年内,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连续5次加息,最终成为了股市崩盘的*。

  

  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迎来了破裂前的最后疯狂。东京住宅均价超过每平米200万日元(约为12万人民币),日本中产家庭需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得起100平米的房子。What?不吃不喝40年?佛系青年又笑了,你看看我现在咯,需要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买得起北京100平米的房子?

  

  随后,日本股市首先崩盘,金融市场进而直接传导至房地产市场。事实上,日本房地产崩溃的*,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型房地产商倒闭引发的连锁反应,这也是连日本央行当时都没料到的黑天鹅。

  

  于是,在1991年,日本房价崩盘了。1991年展示在惊慌失措的人们面前的,是一连串触目惊心、不忍直视的数字。

  

  65%:东京房价在3个月内暴跌了65%,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自杀、破产事件集体爆发。

  

  2000:日本有一个著名的自杀森林,房地产崩盘后这里的自杀事件达到了高峰,人数超过了2000人。

  

  3000:日本银行也因为不良贷款率暴增而倒闭,同时连带了房地产企业大量破产,银行、房地产商破产数量超过了3000家,直接导致了大量人员失业。

  

  250%:日本离婚率暴涨了2.5倍,许多破产的中产家庭,户主通过离婚的形式来保全妻儿的财产,而自己则选择了流浪街头。

  

  60,000,000:很多刚刚工作的日本年轻人因为贷款买房而背负了平均6000万日元的债务,在房价崩溃后却不得不借高利贷还银行,靠借新债还旧债,让许多日本人在还债中度过了一生。

  

  通过另一个对比,咱们可以清楚的看明白这一场泡沫游戏到底带给了日本什么样的体验:1989年,日本人均GDP是23887美元,当时的美国人均GDP是22047美元;而2006年,日本人均GDP是34000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是44167美元。也就是说,日本人均GDP从房地产泡沫前一年的超过美国8.3%,到经历了泡沫崩溃、失落的十五年之后,又变成了落后美国23%。一前一后的对比,人生已尽毁。如果有期货、股票、外汇和黄金原油的朋友可以叶师YESMACD互相交流,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如今的日本,在经过房地产泡沫的涅槃重生之后,依靠高科技产业的全面崛起而顺利实现了产业升级与突破。而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又能带给咱们什么样的启示录呢?

  

  那么,全球高科技领域里又在发生着什么呢?这一次,咱们来看看日本,这个在咱们的新闻里一直都处于“衰落”中的经济体,究竟是如何十几年如一日的屹立于“经济衰落”之中而不倒的。从全球产业利润份额的历史变迁对比中,咱们能直观的看出一个国家的企业是否已经衰落。

  

  上图是美日欧三个发达经济体的历史盈利走势(起始mark以2002年1月为标准,并将其定义为参考标准值100),从中咱们可以看到,日本企业的利润份额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并没有发生所谓的衰落(反倒是欧洲有点衰落的迹象)。只有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日本企业的利润才突然转负,主要是因为其出口型消费端的产业比重很大,因此对需求端非常敏感。而在长期趋势中,日本企业的总利润份额甚至超过了欧美。

  

  还有一个指标是看利润绝对值的变化。截至2018年3月财年的Topix(东证股价指数)EPS(每股盈利)是120,比2008年的高点增长了大约50%,和美国标普的EPS增长差不多。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日本企业的这种盈利增长,是建立在过去十年内日本名义GDP/GNP增长率在2%~2.5%左右的基础上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长在过去十年内名义GDP增长近2倍的情况下(年均12.5%左右),2017年的盈利仅比2008年的高点增长了60%左右。咱们和日本的GDP质量、盈利水平经过这么一对比,可以说是高下立见。

  

  而且,由于日本企业面对需求端的冲击很大,所以它们选择了保守的资产负债表,以备战任何可能的困难时期。日本有近一半的企业都持有净现金流,这是高负债率、高杠杆率的中国企业远不能比的。上图是日本公司净现金比率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比图,可以说在这一指标上日本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企业利润也许会随着经济周期而变化,但是日本企业优良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在高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一次又一次的新技术浪潮和经济周期中,熬过了一次次的冲击、从容的穿越周期。如果有期货、股票、外汇和黄金原油的朋友可以叶师YESMACD互相交流,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自从今年5月李总理访问日本之后,一系列的相关报道都让日本企业衰落论变得不攻自破。尤其是其参观丰田北海道车厂的画面,更让咱们想到了国内投入了上千亿的新能源补贴,究竟为咱们带来了什么。就是这家被中国舆论喊了几年将被弯道超车的日本丰田,却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创造着盈利新高。

  

  2017财年,丰田集团净营收为293,795亿日元(约2798亿美元),营业利润为239,98亿日元(约229亿美元),连续五年超过竞争对手德国大众和戴姆勒。从规模和盈利水平上来看,这个被咱们“弯道超车”的日本丰田,相当于于2个腾讯(2017年盈利725亿人民币),或者2.5个阿里(578亿元),3个华为(475亿元),又或者,15个吉利。

  

  另外,咱们再来重点看看日本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垄断性地位。叶氏炼金YESMACD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已分析了机床作为工业生产之母的重要地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论是中国2025规划、还是工业4.0,离开了高端数控机床,制造业的发展强大都是一纸空谈。

  

  而在这个皇冠上的明珠的高端行业里,日本却占据着垄断性的优势,无论是品牌、技术、利润,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日本不仅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机床品牌(马扎克、发那科、天田、大隈、森精机、捷太科特、牧野、小松、三菱、沙迪克、西铁城、东芝、冈本、宫野、霍科斯、速技能、和井田、库吉玛、住友重机、芬太克、三井精机、丰和、富士、松浦、高松等上百家),还拥有连德国、瑞士机床都无可比拟的市场规模和优势。如果有期货、股票、外汇和黄金原油的朋友可以叶师微信YESMACD互相交流,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就连大名鼎鼎的德国DMG(德玛吉)也已被日本森精控股,并共享日本技术。而比DMG更鼎鼎大名的,是日本Yamazaki Mazak(山崎马扎克)公司。不论是科技含量、利润、还是全球市场占有率,它都是世界第一(排在其后的是DMG、MORI)。马扎克80%的机床都销往欧洲,可以说是对整个欧洲的制造业都有着重要影响,甚至当选了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出的世界最佳公司。2013年,英国威尔士亲王亲自感谢了日本山崎家族对欧洲制造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机床生产商,马扎克可谓是集无数荣誉于一身:波音集团的最佳机床设备供应商、迈凯伦车队专用机床CNC供应商、还有中航很多超精密机床也都来自于山崎马扎克(当然在国内媒体上是看不到这种新闻的),等等。

  

  在日本机床企业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美国F22猛禽战机的发动机、以及KC135加油机的超精密加工机床,使用的是SNK(新日本工机)的5轴龙镗铣。

  

  布加迪威航W16、法拉利V8发动机所使用的超高端精密机床,来自于日本松浦机械的5轴自动CNC(加工中心)MAM72-42V。

  

  全球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精度最高的母机,来自日本捷太科特Jtket的自由曲面金刚石加工机AHN15-3D,其性能达到了30nm部件形成精度、1nm级ra表面粗糙度,在加工精度上比美国和英国的军工机床还要高出近8倍。

  

  全球最大的地面光学望远镜TMT(Thirty Meter Telescope),其直径为30米的全部492片六角镜镜片进行超精密磨削加工所使用的研磨机床,来自于全球磨床界的隐形冠军:日本的Nagase Integrex公司。

  

  日立公司拥有光学领域最重要母机之一:大型衍射光栅刻划机,全球只有3~4个国家有能力制造,日立保有最高刻划精度10000g/mm,被美国NASA用于极紫外分光探索。

  

  全球机床界中唯一的“全能型制造商”是日本Okuma(大隈株式会社),其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从核心部件到数控操作系统到终端,全部自主设计开发完成,真正实现了软硬兼备。

  

  这些触目惊心的差距,几乎无法让人相信在二十多年前,日本也曾和现在的中国一样深陷于房地产泡沫危机之中。在那个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信贷洪峰一波又一波的推高了地价和房价。因为迷信土地会永远上涨,日本银行普遍存在着土地拜物教。为了提高效率,许多银行的支行长、信贷经理陪着客户坐在直升机上看地皮,这样一天可以看十几块地,在直升机上“审批”上百亿日元的贷款。

  

  据说,当年有一位日本地产商带着住友银行的支行长在空中看地皮,他指着一块地告诉银行的人,他们决定在这造高尔夫球场。刚喝完酒的银行行长打着饱嗝说:“啊,好吧,就这么定了”,于是,他在飞直升飞机上就完成几十亿的贷款手续。而实际上,那块地其实就是一处垃圾填埋场。

  

  在那个荒唐的年代,几乎什么事都会发生。

  

  有一家日本大银行的信贷员回忆说:有一天,我去总行审查部去申请一项贷款。当时这个客户拥有价值1亿日元的土地。原则上,他能贷到7000万。但我向审查部建议说,贷1亿也可以吧?他们反驳说:“别说蠢话!你难道不知道只能贷资产价值的70%吗?”我理直气壮的回答:“你才蠢呢!这地虽然现在值1亿,但明天就涨到1.2亿了,后天就是1.3亿了,大后天就涨到1.5亿了!到1.5亿的话,70%就是1亿零500万了,现在就是这个行情,反正马上就会涨的,这不是很好么?”于是,审查部人沉思一下,就把章给盖了。这位信贷员说:“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而是所有银行都这么干,排队向土地所有人放款,这就是那个疯狂的时代,仿佛每一寸土地都能长出金子。”

  

  日本当年这样荒唐的场景,和咱们如今癫狂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是很像呢?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横扫日本、甚至美国的房地产商们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日本高科技产业的全面崛起和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咱们的这个亚洲邻国似乎非常清楚的知道在面对房地产泡沫时,应该作何取舍。

  

  是的,有舍才会有得。那么,如今的我们,面对更大的诱惑、更深的陷阱、更超级的泡沫,又会如何取舍呢?


    叶良一,id叶氏炼金,武汉大学商学硕士,金融博士。2011年到2015年央视财富之路常驻嘉宾,阿布达比投资局风控顾问,在2010年的郑棉行情中取得优异成绩。善用“轴学”模型,是当前量化交易模型中能力较强的模型之一。发布过《绵羊经济法则》、《国际贸易与财政刺激》、《失业与劳动力二元相性》、《宏观经济市场》等作品。



标签阅读: 原油 市场热点 市场分析 环球财经 美元
品种多空: 原油 看跌 错误

分享到:
举报财经168客户端下载

全部回复

0/140

投稿 您想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更多人气分析师

  • 张亦巧

    人气2208文章4145粉丝45

    暂无个人简介信息

  • 张迎妤

    人气1912文章3305粉丝34

    个人专注于行情技术分析,消息面解读剖析,给予您第一时间方向...

  • 指导老师

    人气1864文章4423粉丝52

    暂无个人简介信息

  • 李冉晴

    人气2320文章3821粉丝34

    李冉晴,专业现贷实盘分析师。

  • 梁孟梵

    人气2184文章3177粉丝39

    qq:2294906466 了解群指导添加微信mfmacd

  • 王启蒙现货黄金

    人气320文章3503粉丝8

    本人做分析师以来,并专注于贵金属投资市场,尤其是在现货黄金...

  • 金泰铬J

    人气2328文章3925粉丝51

    投资问答解咨询金泰铬V/信tgtg67即可获取每日的实时资讯、行情...

  • 金算盘

    人气2696文章7761粉丝125

    高级分析师,混过名校,厮杀于股市和期货、证券市场多年,专注...

  • 金帝财神

    人气4760文章8329粉丝119

    本文由资深分析师金帝财神微信:934295330,指导黄金,白银,...

FX168财经

FX168财经学院

FX168财经

FX168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