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走进联合国安理会的圆桌会议室。坐定之后,举起手中一试管大小的白色粉末。这是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铁证!
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尽管当时的联合国伊拉克特别问题委员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都表示,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萨达姆掌握着杀伤性化学武器。但是,一小试管中装着的“正义”让美国与英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3月20日悍然出兵伊拉克——10余万伊拉克平民的生命在11年的战争中陨落。
当第一架从尼米兹及航空母舰起飞的B-52轰炸机于3月20日凌晨5:20在巴格达投下第一枚*的时候,萨达姆心中也许是“妈卖批”的:自己应该在就想到,即使自己已经遵守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441号决议”销毁化学武器,也无法改变自己被颠覆的命运。
2003年5月,布什宣布对伊拉克作战“任务达成”
3年后,萨达姆在美军称之为“公义营”的秘密地点中被施以绞刑,距离2007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仅有38个小时。
罗生门的化学武器
38个小时之后,38岁的巴沙尔·阿萨德站在大马士革总统府的阳台享受人民的欢呼。这位中东最年轻的独裁者也许怎么不会想到——12年后自己治理下的叙利亚将满目疮痍——成为4股势力、47万平民的绞肉机。他更不会想到,在萨达姆被推翻的15年后,自己也将被西方以同样的借口推至同样的深渊。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
上周六,当阿萨德领导的政府军占领东部重镇东古塔的杜马时,一则“杜马遭遇化学武器袭击致使70名平民死亡”的新闻在“自由世界”被疯狂地传遍。是谁使用了被国际社会严厉禁止的化学武器以屠杀无辜的平民?
遭受化武袭击的东古塔杜马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共同站出来将矛头直指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特朗普在Twitter上咒骂阿萨德是“畜生”,并扬言将对阿萨德的野蛮行径采取武力以捍卫正义。同一天,特蕾莎·梅表示英国赞同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这与15年前,英美在对伊拉克作战上一唱一和如出一辙。
图片来源:BBC
至于证据呢?Who cares?但这次我们的小鲜肉法国总统马克龙倒是很愿意承担鲍威尔的角色——他表示法国已经掌握了叙利亚政府动用化学武器的实质性证据。但是在“证据”向世人展现以前,无论是叙利亚还是其盟友俄罗斯与伊朗都指责是西方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使用的化学武器。
图片来源:BBC
叙利亚驻联合国大使涅边贾在联合国大会上愤怒地表示,“我不知道为什么唯有叙利亚的化学武器能够精确到只攻击妇女和儿童,而不是武装人员!”
似乎谁都知道:除了叙利亚人,大家都希望化学武器可以成为罗生门——就像15年前一样——这只是一场“大戏”的开始。只不过15年前,是小布什端坐在椭圆形办公室下达的最后通牒;而这一次是特朗普Twitter中的一句“可能很快或者根本没有!”(Could be very soon or not so soon at all!)
图片来源:Trump Twitter
一切都是为了石油
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的1年,全世界都见证了“美国式正义”被打脸的戏码——伊拉克根本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鲍威尔手中象征正义的试管是“错误情报”——普京口中的“洗衣粉”。15年之后,相似的历史境遇再度上演,西方世界到底为了什么?
答案很简单:一切都是为了石油——两条通往欧洲的原油管道。一条是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欧洲,另一条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约旦-叙利亚-土耳其-欧洲。肯尼迪总统的侄子Robert F. Kennedy, Jr在去年的一篇文章《叙利亚是另一场为了原油的代理人战争》(Syria is another proxy oil war)就阐明:伊拉克萨达姆的倒台是因为他支持从伊朗向欧洲运输原油;叙利亚阿萨德陷入泥潭亦是因为他拒绝油气资源从卡塔尔输往欧洲。
图片来源:Syria is another proxy oil war
美国政府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决定必须要保障自己原油的安全性。所以从1980年*始,里根总统就一直通过CIA在中东诸国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圣战基地组织”。
里根总统与阿富汗塔利班
到了2010年,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约旦以及整个欧罗巴都是美国的盟友,叙利亚旋即成为横亘在美国石油安全的“拦路虎”。而对伊拉克与叙利亚动武,除了能够剪除两大隐患之外,还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中东原油。
我们以伊拉克战争为例,从2002年伊拉克与国际社会的趋势不断紧张以来,以中东原油为标的物的布伦特原油价格(Brent Oil)比以美国原油为标的物的美油价格(WTI)越来越便宜。尽管地缘风险溢价推升了Brent Oil价格的走高,但是生产稳定的美油更受市场欢迎。两者的差值在2004年达到最大。
图片来源:YChart
而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在干什么呢?就以更低廉的价格从沙特手里以Brent Oil价格购入原油以充实自己的战略储备。我们可以看到:从2002年开始,美国战略原油储备量不断增长,在2015年达到峰值。
图片来源:EIA
【结语】
2007年,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无意间向英国《卫报》承认,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意图就是为了争夺石油资源。当美欧能够安全无虞地享受油气资源的时候,同样拥有大量油气资源的俄罗斯除了肌肉外,将缺少更多的反制措施。一夜之间,攻守之势异也,俄国岂不举国相抵乎?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15年了,甚至100年了,历史的脚本一直没有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