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把事情事先安排好,计划好自己将要做什么都一一在心里记下来,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体的规划,因为这样计划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有条不紊,或者出现紧急情况下有及时的应对措施。同样我们做交易,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大的步骤,一是通过分析、思考、假想或参考获得“观点”,二是根据观点制定“计划”,三是对计划的“执行”。如果中间有反复或修正,那就是新一轮的观点——计划——执行(当然也可以把反复和修正算作第四个步骤“调整”)。
我们有没有观点、对自己的观点是否坚定、认为自己的观点实现的概率是多少、愿意为自己的观点付出多少的成本等是计划和执行的前提因素。如果观点不够坚定,认为实现的概率很小,那么或许不太需要做计划和执行了;如果观点足够坚定,认为实现的概率超高,那么为这个观点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只要总体风险可控就行。
大概而言,就观点的确定性和主动性,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有明确的观点是一种观点;
比如观点是坚决看涨,并且比较明确多长时间内会涨到什么范围。
那就可以制定一个详实的计划,比如现在开始一周内逐步建立固定仓20%,一周后下跌了继续加仓,只要预定的时间没有到或预定的目标价位没有到,套牢不止损。下跌后加仓的浮动仓每次加5%,浮动仓盈利了可以择机平仓,浮动仓亏损了不平仓,一直下跌,仓位加到40%了停止加仓,账户亏损了30%或50%就认输离场。
如果有了这样的观点和计划,那么执行就要非常严格,不能被短期的小势和小事干扰,不能被短期的波动左右,不要被别人影响。
同时还要制定一个应对突发事件和观点错误的计划和执行方案,比如行业供求突变、政策突变、市场大势变化等。
二、没有明确的观点也是一种观点;
比如观点是可能涨、可能跌,现在已经走到了或接近了一个关键的位置,接下来可能要出方向了。
那就可以制定关注、验证、跟进的计划和执行方案。盘面有点出方向的感觉了,基本面和技术面有点共振了,成交量和指标也配合了,就做一点进去,赚钱了说明暂时对了,在做好止损的情况下,还可以稍微多做一点,以此逐步推进,并且随着观点的变化而更新计划和执行方案。
三、没有观点也是一种观点;
比如对某个品种完全没有观点、没有概念,甚至不熟悉,那么计划就是不做,执行就是盘中不看该品种。等这个品种值得关注的时候再去关注它。
四、放弃观点也是一种观点
比如虽然自己有观点,但历史经验证明自己的观点老是错,或者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错,或者自己的观点老是变,没法做计划更没法去执行。
那也可以放弃自己的观点,通过精选,找到自己信任的、胜率高的机构或个人,然后完全借鉴他的观点制定自己的计划和执行方案。
当然放弃自己观点的另一种方式是做程序化交易或客观的系统化交易,完全跟随市场。
笔者总结:
如果大家还在投资的路上迷惘,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还在满世界的找文章找建议,个人是不看好那些借鉴多个人的操作建议来综合操作的,每个人的习惯和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老师还是投资者,当你看了多个人的文章后就会处于两种为难的地步,不知道相信谁好,更不知道谁的方法更适合自己!希望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体系,或者咨询笔者,笔者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为你做出投资规划!
盛贤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