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技术指标,我们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出现主观性,指标的出现和应用使得交易有可能系统化。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人们发明了许多种技术指标,使得市场行为可视化,在这里,盛贤森给大家介绍最常用的移动平均线系统和动能系统的指标,以及KD、MACD指标。希望对投资路上的你们有所帮助!
一、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股价趋势。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平均成平概念。移动平均线通常使用进有3日、6日、10日、12日、24日、30日、72日、200日、288日、13周、26周、52周等等,不一而足,其目的在取得某一段期间的平均成本,而以此平均成本的移动曲线配合每日收盘价的线路变化分析某一期间多空的优劣形势,以研判价格的可能变化。一般来说,现行价格在平均价之上,意味着市场买力(需求)较大,行情看好;反之,行情价在平均价之下,则意味着供过于求,卖压显然较重,行情看淡。
二、布林带
我们已经确信,移动平均线可以作为支撑和压力区域重要的结合点。就此而言,时间跨度越长,移动平均的重要性就越大。这种支撑和压力原则可以进一步延伸,即构建与移动平均线平行且对称的曲线,我们称之为包络线。该技术基于这样的原则:价格围绕某一特定趋势以合理的大致相同的比例做周期性波动。约翰.布林发明了一种新的包络线分析方法。布林带不是按高于和低于某条移动平均的固定百分比来绘制,而是根据收盘价高于和低于其平均值的标准差来绘制。其设计思想遵从了这样的理念:价格波动强烈时布林带变宽;否则布林带变窄。
当布林带变窄,说明标准差变小,价格走势随后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如果价格突破布林带,则走势有望持续。这实际上是说,如果价格向上穿越布林带,则说明向上的动能很强,最终足以使价格抬得很高;反之亦然。穿越布林带往往预示着会出现短期竭尽走势,并再一次迅速回档。在价格穿出布林带后,如果价格呈现反转形态,则预示着趋势反转。
三、动能系统指标
趋势判定方法是通过趋势线、价格形态和移动平均线来分析股票价格本身的走势。虽然这些方法非常有用,但它们都是分析趋势已经发生以后的现象,有事后诸葛亮的味道,常常错失一些短线机会。利用动能指标,可以在最终转折点发生之前,预先知道所监测指标或价格可能出现的强、弱走势。
为更好的理解动能,我们以抛球来做例子。当我们向空中抛出一个球以后,起初它会以很快的速度沿一定轨迹前进,也就说,是它拥在很强的动能。由于反向的重力作用,球在上升过程速度渐渐放慢,直至最后有一个短暂的停留,然后在向下加速返回。市场中也会出现类似现象,在价格还没有达到最终顶峰之前,其上升的速度就开始显著地放慢。另一方面,如果球在上升过程中撞击到天花板,那么球和动能都会同时反转,市场中的动能与此并无差异。
盛贤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