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IiR.N.Elliott)利用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Dow Jones Industrial *erage,DJIA)作为研究工具,发现不断变化的股价结构性形态反映了自然和谐之美。根据这一发现他提出了一套相关的市场分析理论,精炼出市场的13种型态(Pattern)或谓波(W*es),在市场上这些型态重复出现,但是出现的时间间隔及幅度大小并不一定具有再现性。尔后他又发现了这些呈结构性型态之图形可以连接起来形成同样型态的更大图形。这样提出了一系列权威性的演绎法则用来解释市场的行为,并特别强调波动原理的预测价值,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论,又称波浪理论。
如果说道氏理论教会我们什么是趋势,那么波浪理论则教会我们趋势如何运行。对于许多人来说,艾略特波浪理论过于玄妙,数浪数得云里雾里,不知身居何处。但其实波浪理论的基础相当简单,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形态、比例和时间。
【波浪的形态、比例和时间】
跟道氏理论一样,波浪理论的本质都在于研究市场结构性运动及其自然规律。因而,运动形态是波浪理论最重要的部分。这里的形态是指波浪的形状及结构,当初艾略特就是根据价格走势形态创立了波浪理论。
根据该理论,在市场中价格运动与发展基本采取的是标准8浪结构形态。8浪结构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下图A、B和C)组成,而5个上升浪又包含3个推动浪(下图1、3、5)和2个调整浪(下图2、4)。
这个还只是标准的结构。波浪还可以再细分,理论上既可以把波浪组*更长的波浪,也可以把波浪细分成更短的波浪,如下图所示,浪中有浪,大浪含小浪,小浪再套小浪。波浪区间统计涉及两个因子:时间与空间。而波浪理论最大争议在于,这两个因子无论是在整段行情走完之前,抑或行情走完之后,都是无法标准定义的,大多数情况投资者只能意会揣测。这也是波浪理论的一个最大缺陷。
不过,统计研究者发现,波浪之间往往存在比例,这也是研究波浪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突破口。换而言之,在标准8浪结构里,尽管每个浪都有自身特色,但浪与浪之间多数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要结合斐波那契数列进行研究),大致总结如下(以下图的美元为例):
①第1浪(推动浪)一般出现在趋势底部,属于底部形态的一部分,这波浪的涨幅最小。
②第2浪(调整浪)跌幅大,若吃掉1浪大多涨幅,就容易让交易者误以为熊市还未结束。
③第3浪(推动浪)涨幅最大,时间最长,经常会出现延长浪,突破1浪高点为买入信号。
④第4浪(调整浪)往往是趋势大幅上升后的调整,波底不低于第1浪的高点。
⑤第5浪(推动浪)的涨幅或小于3浪涨幅,常形成反转形态,市场情绪乐观时有延长浪。
⑥第A浪(下跌浪)的下跌通常能从5浪中寻找信号,若市场仍然乐观,此浪将水平调整。
⑦第B浪(下跌浪)这波上涨容易形成多头陷阱,交易者常误以为这是另一波涨势的开始。
⑧第C浪(下跌浪)下跌的破坏力很大,一般跌幅大,持续时间长,出现全面性下跌。
【波浪理论的用法及缺陷】
那么,掌握了这些不同波浪的特色及浪与浪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就真的能够准确预测未来价格走势并进行操作呢?在实战中,相信许多交易者都发现了,回过头来看总是很简单,价格走势总能符合波浪理论的解释,但如果在形成过程中去数浪、去预测目标价位,就会发现波浪理论的应用过于灵活,太多不确定性。
首先数浪就是一个难题,都说第一浪在底部,但真正的第一浪到底从哪里开始?这个定义十分模糊。即使不违背波浪理论的基本原则,数浪本身就有多种数法,容易数着数着就不知道身居何处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根据浪与浪之间的比例关系寻找目标价位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过分主观的预测会让交易者在判断趋势时有强烈心理暗示,导致亏损甚至爆仓。
当然,波浪理论具有致命的缺陷,但也并非百无一用,有不少高手参透波浪理论后将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实战过程中,交易者一般要注意以下要点:
①切勿过分沉迷于数浪。波浪形态与构成是基础,但不能过分沉迷于此,否则画得再漂亮都是枉然。有波浪高手如此说:数得清就数,数不清就等,越简单越好。
②适合趋势行情品种。当一个品种走势凌乱且没有方向时,那就放弃数浪,放弃使用这个理论。
③波浪理论是描绘市场走势的知识工具,跟基本面一样属于战略层面的,而指颠迷金在之前文章中介绍的各种形态、K线、指标等这些都属于战术层面,两者缺一不可。
生活除了投资,还有诗和远方,以及指颠迷金,主做黄金,原油,股票解票。笔者证券从业5年,擅长超短线交易,提出时间和风险的关系论,把“时间-速度-仓位” 三要素发挥到极致,交易特点“忍-稳-准-狠”.更多投资技巧关注V公众号“指颠迷金”获取或添加VX:Z2217209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