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天然气紧张事件闹的沸沸扬扬。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全年的天然气消费量在2300亿/立方米,增量3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新增消费量近200亿立方米,还有130亿立方米的缺口。其实,这表面的谜团下面藏着的是天然气供不应求的本质,如何解决天然气短缺的问题成为了接下来的关键。
这是一次跨越2235公里的南北握手?
显然这个市场还没准备好大规模的实行天然气供暖,各地都出现了气短的现状,这种窘境甚至传染到了丰富LNG资源的南方,原因在于”南气北补“,北方巨大的天然气缺口被南方天然气填补。这不,随着中国海油“南汽北运“首车LNG运抵山东,这是一次跨越2235公里的南北握手。
内部互救倒是让北方的天然气得到暂时性的缓解,再加之高层的重拳出击,环保局接二连三地表示,天然气供暖要慢慢来,不能一刀切,京津翼地区已经响应上级要求,开始启动虎能应急备用燃煤机组,取暖战场,关键时候还得上煤,这个举动着实打了不少专家的脸。
中国陷“气荒”,中俄再签天然气大单?
远水救不了近火,对于我国少气少油的本质属性来讲,加大海外LNG天然气的进口才是解决气荒的最直接的方式。于是,俄罗斯在寻找中国“气荒“之路中就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中俄合作的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于12月8日正式投产,这个来自北极最大的LNG天然气田承载着中国未来几年的能源命脉,因为按照既定协议,该气田每年都要向中国供应400万吨LNG天然气,这数量可相当了得,直接让俄罗斯从出口中国第十一国跃居为第三,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卡塔尔。
其次,2014年5月,中俄双方签署了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如今在提速建设中,一年380亿吨的世界最大输气量让带给中国市场无穷的期待。
俄罗斯究竟是帮忙还是卡脖子?
但海外进口LNG天然气也有值得警惕之处,比如为亚马尔项目打造的15艘破冰型液化天然气船,均是韩国制造的,单船造价高达3.16亿美元,共计48亿美元,国内媒体天天吹嘘韩国造船业已死,然而全球能造出破冰型LNG的只有韩国大宇造船一家,中国还只能造出普通的LNG天然气运输船,在北极里根本无所作为,这样被韩国卡脖子也是无可奈何。
还有,比如俄罗斯做生意的信用度实在堪忧,俄罗斯曾仗着手握欧洲天然气1/3的重要筹码,基于一些政治原因对欧洲实行天然气封锁限制出口,说不准等亚马尔设备开始运行时,俄方突然要求涨价等等。
解决气荒困局不外乎上述两点,国内稳定天然气虚高的价格,循序渐进地开展,海外呢,则分散各国天然气进口,别把命门掌握在单个国家手上,否者断供,中国将全面陷入绝境。
从事交易五年,对于技术K线,黄金分割,形态理论有自己细致深入的见解,长期的市场运作与技术分析总结出了独特的交易手法与宝贵的实战经验。
以上出自分析师:翰林财经 更多交流咨询添加:mks663
作者简介:黄金分析师,策略家,财经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