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篇名为《第一批90后出家了》的文章火遍了朋友圈。一时之间,“佛系”这个词成为了今天的热点。小e也曾一度想写一篇《“佛系”交易员》蹭热点,感慨交易者“与世无争”的状态。但是,在构思而带来的思考过程中,小e发现真本是一场偷换概念的营销——鲁迅笔下的阿Q成为了今日文中的“佛系”。于是决定不得不得罪你们一下了。
图片来源:新世相
是“丧系”不是“佛系”
文章的障眼法就在于把佛的“无争”与90后的“无争”所等同起来。尽管其表面的行为是一样的,但其内涵是天壤之别的。
佛的“无争”是在于其格局,其看透了人的六欲是造成人生种种苦果的业障,因此才得出人应该“无欲无争”。同样的也适用于“道系”,人改造自然的欲求与自然法则相违背而造成了各种痛苦,因而要“无为”追求“道法自然”。
但是,反观“佛系”90后的“无争”呢?
“佛系健身”办了HR团购的健身卡,他说:“下班后,跑步机上走一走,也算自己来过健身房了。”
图片来源:新世相
“佛系食客”在面对晒早饭图片的同事说道:“一想到这得牺牲掉挺多睡眠时间,遂觉不值。”
“佛系员工”在改设计稿改到3点才下班,安慰自己:“平平安上班、安安静静下班。”
图片来源:新世相
对比之下就能发现,这并不是“佛系”的无争,也不是“道系”的无争。何处能见到半点对欲求的参悟?有的只是他们的生活乐趣被工作消磨殆尽后的无奈。无奈源自于对改变现状的无力,而这种无力实则为“丧”。脱下“佛系”的外衣,满满写着一个字:丧!
是“阿Q”不是“活佛”
在360度的钢筋水泥间求生存,在12个小时的工作时长中缺睡眠的“90后”们,并不是文中充满佛性的“活佛”。所谓的“佛性”不过是对生活的无奈、对改变的无力、对现状的无解和对未来的无望。
那么,我们不是“活佛”是什么呢?
在拥挤的地铁上看到它,我们会心一笑、发表评论、随手转发。为什么会心一笑呢?因为他们用极其体面的方式讲述了不堪。而在随手转发并配以几句高谈阔论后,或许会觉得我们用另一种方式解构了现状并对它进行了体面的解读。此刻,我们拥有了对现状定义的权力,似乎我们就拥有了对现状的所有权力。在随手转发的那一刹那,我们似乎战胜了不可战胜的生活现状。
拥有对现状解读的权力,就幻想自己拥有了对现状的所有权力。这是什么呢?就是大名鼎鼎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
阿Q要姓赵,但赵老爷不允许他姓赵,气急之下打了阿Q一巴掌后。阿Q安慰自己说“儿子打老子”。与此同时,阿Q就幻想自己真的姓赵了——拥有了改变现状的权力。
“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鲁迅《阿Q正传》
免责声明:请注意,由于市场波动,部分价格可能已经出现变化而不适用于上述情形。过往的表现无法判断未来的结果。本文并非是一篇投资建议。所有交易包含风险,请仅投资您能够承担亏损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