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无疑是亚马逊与阿里巴巴两大电商巨头狭路相逢的元年。2017年7月,亚马逊决定挺进阿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东南亚市场。5个月之后,阿里巴巴决定以牙还牙,正式打入亚马逊布局5年的印度市场。
图片来源:comScore
12月8日,阿里巴巴宣布投资2亿美元于印度最大的本土电商平台Bigbasket,收购其约25%的股份。而这笔生意原本是属于亚马逊的,后者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一直在与Bigbasket谈判。但谁知半路杀出个“马爸爸”。
图片来源:Bloomberg
找准印度七寸轻松布局市场
莫要以为阿里巴巴只是大笔一挥2亿美元就轻松截胡的,毕竟亚马逊也拿得出这笔钱不是?其真正的决胜点在于阿里巴巴事前找准了印度的“七寸”——高现金使用率。
印度是全球现金使用率最高、银行账号拥有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对电商而言就是“死路”——没人使用电子支付就没有网上购物订单。购物车里空空如也,商家与电商平台只能喝西北风。这不仅是电商平台的“死穴”也是印度政府的“死穴”,因为后者饱受高现金所带来的贪污腐败与偷税漏税问题。这一问题已严重到迫使总理莫迪“废钞换新”以逼迫民众前往银行开户。
图片来源:HBR.ORG
于是,当阿里巴巴带着支付宝与蚂蚁金融来到印度央行背书的Paytm面前时,整个金融系统都喜笑颜开。Paytm只拥有印度央行给予的支付与储蓄认证,它不能发放贷款。但是在实际上,其引入蚂蚁金融就是走上了放贷之路。但是谁叫马云爸爸捏住了印度民粹主义政府的“七寸”呢?印度政府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图片来源:BBC
所以相比起只是一个仅提供平台与运输服务的亚马逊而言,拥有改变印度支付方式能力的阿里巴巴无疑是更好的合作伙伴。这也是马云能够半路截胡,收购Bigbasket的一个原因。
避其锋芒开拓狂欢节新市场
要不说马云太极练得好,他已经把太极思维变成其商业思维——避其锋芒、隔山打牛。在今年7月阿里巴巴计划进军印度前,亚马逊已经在这片次大陆耕耘了5年。但是,后者在印度的强势扩张反而受到了以Flipkart的强势阻击。直至今天,依旧有很多的印度人不信赖亚马逊而选择Flipkart。
图片来源:Scroll.in
因此,阿里巴巴决定避其锋芒以提高无现金率来布局市场。但这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够利用Bigbasket实现“弯道超车”来真正称霸次大陆电商市场才是马云所考虑的。而重要的工具就是“双十一”、“双十二”这样子的购物狂欢节。据悉,在观察了2年之后,Paytm已经计划响应国内的“双十二”来一个线下“试水”——线下促销活动提升Paytm市场占有率。
图片来源:Your Story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阿里巴巴就能轻松将印度纳入自己的版图。且不论其“提高无现金—引流电商平台—线下狂欢节二次引流”这样的布局能否成功,即使成功了印度市场也未必有如预期的12亿人口。因为,真正能够享受现代互联网服务的仅为部分雅利安人,即种姓为婆罗门与首陀罗的印度人。而这部分人仅占印度人口的20%不到,即2.4亿人口。这尚比不上东南亚的6亿人口市场。所以,阿里巴巴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
图片来源:e投睿eToro,数据截止于2017年12月11日
免责声明:请注意,由于市场波动,部分价格可能已经出现变化而不适用于上述情形。过往的表现无法判断未来的结果。本文并非是一篇投资建议。所有交易包含风险,请仅投资您能够承担亏损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