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备受关注的最大规模TMT并购案——“通通合并”再次发酵。在11月初提出的超1300亿美元的收购价被高通拒绝后,博通在提高收购价的同时,开始了“恶意收购”的第一步——提名全部11位高通董事会候选人。而并购的消息自传出之后,就一直刺激着高通股价上扬,目前报65美元。
图片来源:e投睿eToro,数据截止于2017年12月8日
对那些科技迷来说,高通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作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巨头,一直是全球通信标准的制定者。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高通也因为其占市场大部分份额的手机处理器而为人熟知。业务上的成功推动高通在金融市场上风生水起,其股价一度超过80美元,市值超1300亿美元。
然而这样一家科技巨头,怎么会被沦落到要被收购的境地了?
流年不利,高通逢多事之秋
今年来,高通似乎似乎进入了水逆期。
一方面,作为其核心业务的专利授权模式,随着各国监管发出的持续发垄断罚单和以苹果为首的智能手机产商开始反对,而逐步成为一个着火的平台。自2015年高通被中国展开反垄断调查,并罚款10亿美元后,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就接踵而至。今年,高通与老伙伴苹果交恶,苹果宣布暂停支付专利费用。与反垄断调查类似,苹果的倒戈使得一大批安卓智能手机产商也开始与高通重新谈判专利费用。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在芯片上走向自主研发,一步步挤压高通的智能手机芯片业务。这意味着高通智能手机芯片不再是不可替代。目前,苹果、三星、华为都具备了自研处理器的能力。而其他手机厂商也在积极推出自己的处理器。
遭遇连续挫折的的高通,在股价上也是一落千丈,从顶峰81美元一路狂跌到42美元。
在高通股价一路缩水的时候,博通企图趁火打劫,以1000亿美元出头的价格收购高通。对此,高通表示自己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拒绝了这一并购要约。然而博通并未死心,一边提高收购价格,一边试图恶意收购,强行提出11名高通董事人选,企图通过征集代理权渗透高通董事会从而强行收购。
对博通的“强娶”要求,高通在其官网上回应这是悍然夺取董事会控制权。尽管博通作为靠并购壮大的公司曾多次成功“以小博大”,但是此次想要低价收购高通绝无可能。
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尽管高通目前似乎处于低谷,然而不可否认其营收状态依旧相对健康,其现金储备也依旧充足。据高通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其2017年营收233亿美元,净利润25亿美元,虽然继续下降,但总体好于市场预期。而在现金储备方面,高通所持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总额依旧有386亿美元之巨。
而对于高通这样体量级的巨头而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在智能手机芯片业务的领先地位并不会动摇。而其专利授权模式依然可为其带来巨额收入。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高通依旧是绝大多数安卓智能手机的标配,其营收份额达到42%。
另外,虽然失去了苹果这个老合作伙伴,但是中国的手机厂商支援了高通。在今年的中美企业家对话会上,高通与OPPO、VIVO、小米分别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与三家厂商达成了价值120亿美元的大单。在本周召开的高通新一代手机处理器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的手机厂商小米等也纷纷捧场。
而高通也绝不会坐以待毙,不仅将自己的芯片业务从手机拓展到PC,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积极的向人工智能、5G、车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领域进军。在2017年高通技术峰会上,高通与百度达成合作,共同发力人工智能。高通在本周四也表示将于黑莓扩大合作,抢近快速成长的互联网汽车市场。另外,高通与网易达成合作,将在旗下的骁龙平台上优化游戏。这一波密集的行动也证明了高通对未来有着更大的野心。
因而此时博通仅仅千亿美元出头的价格,显然难以捕获高通的芳心。想要高通心动,博通还需拿出更大的诚意。此前部分高通的投资者透露,如果每股收购价比现在的70美元提高10美元,或许会考虑并购。
现在,高通、博通分别是全球排名第四、第五的半导体厂商,如果真的合并,那么将会成为仅次于三星、英特尔的的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同时在许多重要领域将垄断市场。究竟这起科技史上最大并购案最终结局如何,就看博通的诚意和实力如何了。
免责声明:请注意,由于市场波动,部分价格可能已经出现变化而不适用于上述情形。过往的表现无法判断未来的结果。本文并非是一篇投资建议。所有交易包含风险,请仅投资您能够承担亏损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