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夕,美国经济过度依赖金融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同时本土制造业进一步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外流,GDP占比不断下降,“产业空心化”态势严重。最终金融危机到来,万千家庭资产清空。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社会各界开始反思过去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带来的弊病,并重新认识到
实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2008 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中,作为引爆
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经济受到了重创,金融和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
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自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围绕“制造业回流”战略推出一系列
制造业支持政策。然而美国制造业在GDP的比重始终在12.0%左右小幅波动,没有超过危机前2007年12.8%的水平,更远低于本世纪之初15%左右的较高水平。奥巴马政府大力推进的美国“制造业回流”相关政策成效有限,效果未达预期。
就在美欧日制造业GDP占比不断下降的同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位居世界第一。
近20 年来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下滑趋势,由本世纪初的20%左右下降至现在约15%的占比水平。
近20 年内全球制造业格局出现了巨大变迁,21世纪初,欧盟、美国、日本三大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领导地位,三者的合计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接近70%。
中国制造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12 年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欧盟跃居世界首位,欧美日三大经济体制造业占比逐年下滑至不足全球制造业的50%。2013 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布:中国第一占23.9%,美国第二占21.2%,欧盟第三占21.2%,日本第四仅占7.6%,其他国家合计占26.5%。
但中国制造业多是中低端产品且比较分散,美国制造业主要是化学新材料、芯片、半导体等电子产品、航空航天、汽车等高端制造业和食品饮料、石化能源等消费相关的制造业。
因为大量的制造品需要向中国进口,中美贸易每年美国都有大量的贸易逆差。这常常是中美贸易战的*。
当前虽然有部分大企业宣布将生产工厂投放到美国,但是制造业逐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投资是本能,大企业放到整个制造业当中仍不具备说明性。之前奥巴马的种种努力也说明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政策收效甚微。低端制造业投资仍会向东南亚国家倾斜。
本人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黄金,原油等外汇期货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那么你可以关注☆黄金/原油指导薇-信:xs26680☆(长按可以直接复制)获取每日投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