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印度官方公布的数字看,截至今年3月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只有16亿美元。但CNBC称,与中企合作密切的印度人估计,中国对印投资可能至少是官方数字的5倍。以小米公司为例,据印度媒体 Livemint报道称, 小米计划未来5年内向印度的100家创业公司投资10亿美元。小米创始人雷军本月表示,我们将在印度复制中国最成功的生态系统商业模式。
事实上,选择在印度经济连续多季增长罕见下降的时候,大力投资印度,是另一种抄底。分析认为,此时注资印度相关企业,可以获得有利的筹码和条件。这看起来,是一笔不错的买卖。然而,资本的本质是逐利,这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战略不同。尤其是在野心勃勃的印度,包括中国投资人在内的所有国际资本,都需要格外小心印度经济有可能的“得陇望蜀”!
此前,一位在印度做生意的网友曾在社交媒体称:“印度人做生意,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得陇望蜀!印度人喜欢砍价格,往往提出一个不合理的价格,给予一个夸大的须求量,想着就是最后拿到一个低价,却只能给出小量的订单。此外,印度人习惯用最便宜的价格买最优质的服务和售后,并总以商家的竞争对手做要挟。对待印度人,得要让自己更无情些,更可恶些,更小人些。”
目前,中国资本在印度的投资已涉足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子制造,汽车制造,小家电等,除众所周知的阿里巴巴,小米等新兴科技巨头投资印度以外,中国部分的传统制造企业也有涉及。
比如,印度Livemint网7月5日报道,董明珠入股的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建造电动车制造厂。美的集团计划斥资约1.235亿美元,在印度浦那建设家电制造工厂,预计2018年底投入运营。上汽集团此前对外宣布计划开建其第一个印度工厂。
上述中国的行业巨头们投资印度,为印度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除解决印度人口众多的就业问题以外,也为印度注入了潜在的“技术”和“管理”之道,这是听不见的无声资产,然而,无声胜有声。需要防范的是,一旦印度依靠这些资本和技术,得以羽翼丰满,则意味着印度的“世界工厂”计划得以成功,那么,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对包括中国金钱在内的国际资本加以反制,或出现“得陇望蜀”的情景。
一些迹象已经表明,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例如,印度前总 理Manmohan Singh近期指出,“今年3月至9月,印度来自中国的进口增加23%,我们的企业不得不以牺牲印度企业为代价采用从中国进口的产品。”
再比如,今年5月,印度被曝拟定一项禁止中国企业在印度电力领域,特别是输变电行业的投资与合作的议案。理由印度需要警惕中国等潜在竞争对手把控印度命脉行业。在印度国有天然气有限公司一件价值300亿卢比的钢管采购案中,之前或在采购范围的中国企业被拒绝参加。
一位印度年轻女性正在使用手机 /
消息人士透露,印度企业优先的策略可能不仅局限于钢铁和电力部门执行。印度已经在研究更多优先选择印度公司,同时又不违反国际承诺的方式。
金融时报认为,印度目前一边抵制中国商品但又离不开中国商品。例如,印度太阳能行业同样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廉价产品;印度90%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中国制造的。如果形势有变,印度会果断采取措施禁止进口这些太阳能电池板。
分析人士告诉BWC中文网APP,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印度的方式,使许多中国产品占领了印度广阔的市场,是因为印度目前的资金和技术能力无法制造出让更多印度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这只是在一个特殊时段占领印度市场的现象。假设印度从这些中国资本,特别是中国技术那里得到了核心资源,那么,未来,一定是另一种景象。这就是资本、商人与国家经济的战略不同。
尽管莫迪此前采取了“废钞令”等经济做法以迅速提升印度经济,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但是无法否认,印度的经济野心依然还在,从近期莫迪改变之前税改方案可见一斑。因此,如果投资人只是单纯认为把钱投向印度,一定能换来长期的高额回报,那风险可能将会增大。
但面对印度庞大的市场和偏年轻的消费群体,全世界资本又不得不去幻想,印度可能是一个钱生钱的地方。未来,在印度经济有可能“得陇望蜀”的情形下,去向这里的资本或许将是“快乐并痛着”!
本人福生论金,对投资黄金、原油、白银等感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笔者薇-信xs26680(长按),获取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