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點金:為何看是似曾相識的行情卻總是形同陌路?
=====讀完它,你將受益一生=======
每一波的行情固然相似,但相似不等於相同,你見過同類的行情不等於就能從此一帆風順。各位投資者有沒有想過,看過了那麼多市場的起起伏伏,為什麼還總是在行情起來的前一刻,自己卻悄然避開,在行情發生突變之際自己卻斷然入場?究其原因,在於沒能認清市場的共性與個性,說的更直白一些,就是看的還不夠,想的還太少,學的還不深。那究竟該了解些什麼才能盡量避免這種窘境呢?這里我結合多年的心得給大家做出以下分享。
罪魁禍首——錯誤的市場認知
很多出現錯過行情、踏錯節奏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看的、想的、學的有所欠缺,而這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對市場認知不夠準確。具體來說分為以下兩個方面:1、認為行情總是相同的,找準一個參考點抱死不放;2、認為某一個技術指標或分析方法是萬能的,放諸四海而皆準。
(1)認為行情總是相同
就第一個方面來看。很多人認為曆史是一面鏡子,市場有重複性,行情自然也就是驚人的相似。然後找準一個行情啟動的特點,機械死板地以此為參照在市場里苦苦尋覓,殊不知某一個特點只是行情演變的“個性”,而非市場的“共性”,規律性的東西是可以拿來參考的,個性的東西怎麼能要求所有行情都一致呢?
最可怕的是,拿“個性”來要求行情的同時還不認錯,加之扛單、失控、盲目重倉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該有的行情滿倉踏空,不該進的價位卻一扛到底。達永磐金團隊旭瑩老師以動量突破為進場和行情判斷的參照點,這是經過大量驗證過、有效可行的規律性參考標準,但即使這樣,他還一再要求團隊成員必須要嚴格做好止損。成熟的交易團隊尚且如此,更何況還沒有找到正確行情研判方法的交易者呢。
(2)認為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
就第二個方面來看。市場中有些人會認為技術分析即是王道,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值得爭辯的價值。因為技術派、基本面派間爭執已久,而且二者都有可以穩定盈利的交易者,只要可以盈利,用技術也好用基本面也好又有什麼分別?但問題的症結在於有人認為只要掌握了某一個技術指標或者分析方法就可以“一招鮮吃遍天”,想當然地認為所有的市場、所有的品種都是完全一樣的,指標和方法直接套用即可。稍微有些交易經驗的人都會明白,市場千變萬化,哪里有完全一樣的東西等着你去套路?不懂得變通和*無異於坐以待斃。
糾正錯誤的有效方法
錯誤的市場認知導致了交易行為的失敗,所以在轉變這一境遇之前,首先要糾正自己對市場的看法,將正確的市場認知牢記於心。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市場:
(1)行情會重演,但絕不會一成不變
市場的構成是千千萬萬的交易者,其中包括個人交易員、交易團隊和產業客戶。眾多的市場參與者在一起博弈才有了行情的起起伏伏。既然如此,那博弈的關鍵因素也肯定不會有大的變化,這就造成了行情之間的相似,因此,不能否認行情的確會重演,但有一點也必須明確,即使重演也絕不會一成不變。
(2)技術分析的結論是概率事件,絕非必然事件
技術分析是通過對曆史數據的統計來追蹤價格變化的規律,從而大概率地指導交易行為。就這一內涵來講,技術分析得出的所有結論都是預測性的,這中間沒有因為什麼所以就必須會怎樣的必然性存在。必須客觀辯證地認清技術分析並不是萬能的,只有這樣才能有思考有選擇地靈活運用,避免技術鉗制交易者的尷尬情形。
有了這兩點的認識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怎麼提升自己的交易水平,如何具體有效地審視行情,讓自己的利潤騰飛。在這一方面大致分為以下三點:
1、多學習多思考,對不同的技術分析都有所研究。掌握不同技術分析的核心,清晰地對技術分析進行分類,從而避免同一類技術指標的反複驗證,因為這樣的驗證是沒有意義的。同時,還要清楚不同技術手法的優勢和劣勢,哪種方法適合哪個市場、哪種行情。
2、重視不同方法之間的相互印證。比如從K線對應量倉變化、形態變化和均線位置等來判斷行情是否要啟動,從而確定進場的時機。單純依靠一種技術指標有時是不夠可靠的,只有通過不同技術指標間的相互驗證才能相對準確地給出方向性的指引。
3、無論如何自信,都要做好認錯的準備。不管自己的進場時機看起來有多麼合理,一旦行情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期走就要及時認錯止損。因為再嚴密的分析都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測,而未來又是不可知的,所以在概率面前從來就不存在必然,這就要求交易者一旦遭遇相悖的行情走勢,必須無條件出場。就像那句至理名言所說“市場永遠是對的”。
文/福澤點金 V-信:zfw18807167081 QQ/56997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