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四個法則”廣深高速
何為“廣深高速”,其實就是廣度、深度、高度和速度。這四個字幾乎囊括了必備的專業素質,但這四個字對於做投資同樣適用。
一.廣度。
就投資理財而言,廣度至少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一是考察的範圍要廣,二是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對於投資而言,這顯得尤為重要。全國的平台多達數千家,如果沒有廣泛地考察和研究,千萬不要輕易做決策。有了廣泛的了解和考察,才能有比較,有比較,才能發現優質的平台和項目。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就投資理財而言,作出正確的選擇是走向豐收的第一步。
為什麼說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我以前的同行大多數都對炒股欲罷不能,哪怕股市跌得像今天這個熊樣,他們上完天台抽根煙之後,照樣回去看盤。我曾向他們推薦*黃金。即使牛市來了,股票最多也就兩三年光景,投資*黃金至少可以保證穩定收益,如果股市虧了,拿來對衝一下也未嘗不可。但偏偏很多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口袋里有10萬,他拿出9萬去炒股,結果在我這兒哭窮。
我建議投資應該適當分散,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避免命懸一線的可怕後果。
二.深度。
何為深度?對於寫文章的人來說,深度好文應該是作者最為滿意的評價,可見深度之重要。就投資理財而言,則切記不要浮於表面,自欺欺人。
前述說道:如果沒有廣泛地了解和考察,不要輕易下結論,但縱使你考察了千萬家平台,每家都只是看看網站界面合不合胃口,團隊夠不夠高大上,收益夠不夠高,那只能說是淺嘗輒止,浮於表面了。
炒股的人最容易犯這種錯誤。對於很多自己並不熟悉的行業,僅僅只是憑業績、小道消息或者朋友推薦,就敢把錢砸進去,這是十分不理智的做法。
考察一個平台起碼要遵循這樣一個由淺入深地過程:從公開消息大概了解平台的動態,從網站界面風格和顯示的信息來對平台是否較為“正規”作一個初步的判斷,從標以及披露的相關信息來判斷項目是否真實,對多個項目的綜合評估來大致判斷平台的運營模式(是否有做資金托管,是否存在資金池,是否有融資擔保的介入等),從成交額、有效用戶、待收以及業務的拓展曆程來判斷一家平台是否具備較好的成長空間等。
在這里不妨給大家一些建議。從自己較為熟悉的開始——無論是平台的模式,還是項目的特點,譬如一些專注於細分行業的平台,研究起來可能更為輕松一點。
三.高度。
曾經有人告訴我,任何一個行業事件,都不要孤立去看待,也不要過於具體化。什麼叫過於具體化?意思就是過於拘泥於事件本身,而忽略了它背後蘊藏的行業特性和行業趨勢。
但就投資理財而言,高度意味着兩點:堅決避免投資一個夕陽行業,堅決避免短視和過於現實。
為什麼避免投資一個夕陽行業?我們對於夕陽行業的判斷是這個行業的市場需求在畏縮,利潤生產能力在下降,收益率在降低。一個都沒法賺到錢的行業,既無法承受較高的資金成本,更沒法給予投資人穩定的、較高的收益,那投資這樣的行業的意義何在?
所以投資者在選擇標的是,必須對項目所在的行業前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通俗點來講,對於借你錢的那個人,你總是希望人家生龍活虎天天向上,不要三天兩頭地出岔子。
為什麼堅決避免短視?拿炒股做個比喻。在股民中,有這樣一類人,頻繁更換標的,頻繁調倉位,最後發現折騰了大半年,一分錢沒撈着,反倒是那些選定一只股票至死不渝的人獲得了更大的收益。道理很簡單,投資既是一個數字概念,但同樣是一個時間概念。
做投資的人,不要拘泥於眼前的問題,也不要看不起短期的丁點收益,要堅定,要相信時間的力量。
四.速度
這四點要素中,速度看起來應該是最好理解和最好解決的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
速度說到底就是兩個詞:堅決、快。美好的機會總是轉瞬即逝,一個好的標,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早就被人一搶而空,最後空餘恨。
常常有一些人這樣跟我們抱怨: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早知道我就選這個了!但事實是什麼呢?你早告訴他哪兒有個好平台,哪兒有個好項目,哪里收益高資金安全,但他就是不行動啊!
遲疑確是大多數人經常犯的毛病。看準一個平台後,容易被周圍的人所影響,容易被*所誤導,從而懷疑自己的選擇。誠然,投資這種拿真金白銀砸的事情,確實要謹慎,但謹慎過了頭,就成了優柔寡斷、裹足不前。我們鼓勵投資人在作出選擇之前吹毛求疵,但我們堅決不提倡選擇恐懼症和拖延症。
雖是一家之言,但句句發自肺腑,皆是自身經驗總結。在此做一些分享,若能對投資人稍有裨益,也就值了。
文/鄭燕歆
標簽閱讀:
黃金
技術分析
市場熱點
環球財經
品種多空:
現貨黃金 看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