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全球瞩目的欧洲央行议息会议结束,与市场预期相反,欧洲央行这次没有立即表态紧缩,欧元因此兑美元大跌。不过,从长远来看,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步伐,已经不远。由于欧元在美元指数中的权重较大,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也意味着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受到支撑。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后,欧洲央行也加入量化宽松的大军。欧元的宽松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宽松时间是2009-2014年,主要手法是提供流动性的非常规长期再融资操作,以及资产担保债券购买计划。这种宽松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通货紧缩的难题。
为此,欧洲央行不得不启动更为激进的第二阶段的宽松政策,核心政策有两点,一是负利率政策,针对目标是为激活私人部门的融资能力;二是庞大的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购买600亿-800 亿欧元的各类债券资产,向市场主动释放基础货币,刺激信用货币的扩张。截止2017年9月末,欧洲央行持有资产购买计划头寸合计为2.1万亿欧元,其中大部分为公共部门债券,占比82.5%。
在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欧元区经济慢慢走出通缩和衰退的阴影。目前,欧元区的核心通胀率保持在1%以上;整体经济稳步回升,今年一、二季度GDP同步增速分别为2.6%和1.7%;失业率也回落到9.1%。在此较好的复苏表现后,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迟早要步美联储后尘,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区间。欧洲央行回归的第一步,将是逐步停止购买QE资产,也就是逐步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
虽然这次议息会议的结果,有一些出乎市场预料,但仍然释放出了未来的削减宽松的路径。根据欧洲央行的信息,欧洲央行的购债行动,将继续延长。不过,从2018年1月到9月底,每月购债规模减半,从当前的600亿欧元,削减为300亿欧元。2018年10月之后,目前看来是悬而未决,但不出意外的话,继续削减乃至为零,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美元在2018年的缩表与加息行动,其外溢效益,未来有可能被欧元的类似行动所抵消。由于欧元在美元指数的权重中,占有50%以上,因此,欧元对美元的震荡反弹会拉平美元指数。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很大概率会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也会得到更好的外部支撑。
笔者专注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投资更要顺应趋势。对原油、金银铜、天然气等产品、股市、外汇有兴趣的投资者,必是有缘人。 如果你刚刚入市,来找我,我教你;如果你已经身在其中却并不理想,来找我,我拉你;如果你已经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却遍体鳞伤,来找我我帮你。不能保证你一夜翻仓发家致富但希望能细水长流,汇聚江海,用心做事,态度做人,希望能成为良师益友。套单的朋友,如果止损点位已经过了,行情已经反转,就没必要再去硬抗。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误影响你的心情,小损一单安全离场,盯准目标或将力挽狂澜。解单和应急补救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不同仓位不同点位策略不尽相同,本文不作一一阐述,可详询。
在机会面前:聪明人永远是宁可抓错,决不放过!
文/成慧(xinjin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