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FTC持倉報告顯示,投機客在大舉逃離貴金屬市場。這跟兩周內的兩起“閃崩”事件有着莫大的關聯。尤其是上周五白銀的曆史級別閃跌,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在6月26日黃金閃崩後,有未經確認的市場傳聞稱罪魁禍首是“胖手指”。近兩周後的7月7日白銀閃跌,也有分析稱胖手指、算法交易和非農報告前市場交易平淡導致的流動性偏緊都可能是造成閃崩的因素。
只是烏龍指這麼簡單?
然而,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當時,9月交割的白銀期貨合約在北京時間7月7日早07:06分暴跌約10[[%]]至14.34美元/盎司;07:06:38,CME系統對COMEX白銀期貨合約實施了10秒鍾的交易中斷;20分鍾內,CME通過信息宣布審查成交價低於15.84美元的所有COMEX 9月期銀合約(SIU7)以及在15.94美元以下成交的12月合約(SIZ7);再過20分鍾,CME宣布將交易價格低於15.54美元的所有SIU7合約上調至15.54美元,低於15.64美元的所有SIZ7合約價格上調至15.64美元。
盡管CME將期銀價格上調至更為公允的價格,白銀的反彈力度卻甚為疲弱,當日美市盤中,期銀價格還是跌破了15.54美元/盎司。這就意味着沒有人需要為下錯單負責、買回拋售部位。因此,盡管CME對閃崩原因始終保持沉默,但是胖手指已經不能成為搪塞的借口。
日本央行嫌疑最大?
長期以來都在關注日元與貴金屬相關性的金融博客The Macro Tourist作者繆爾(Kevin Muir)認為,這兩者高度相關或許不是一個巧合,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日本央行早就開始通過日本政府的養老基金(GPIF)幹預貴金屬市場,以促成自身貨幣政策的效果。基金是各類商品衍生品的持有主體,日本央行早前已承認其量化寬松計劃中購買國債的機構包含養老基金,那麼通過該基金釋放對其他市場的衝擊也完全合理。
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繆爾提出的一點卻不得不引人深思:此次白銀閃崩的時間與日本債券市場開市剛好吻合。本來,這並不能構成什麼證據。但要注意,在全球債市遭遇血洗之際,同樣承壓的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白銀閃崩事件的前一日觸及日本央行0.10[[%]]的最高上限,為打壓收益率央行很可能會出手幹預。早在去年9月,日本央行就大幅調整貨幣政策框架,改為以長期國債收益率為目標,此前使用了三年多的大規模印鈔措施退居其次。
當然,時間上的巧合也可能是因為金融資產關系盤根錯節引發的骨牌效應。但是價值近5億美元的白銀切切實實地被以超低價格急速拋售,能夠承擔如此巨額損失、對價格毫不在意的,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
投機者加速拋售或成惡性循環
不管“幕後黑手”到底是誰,市場已經受到影響了。兩周出現了兩次“閃崩”,原本已異常脆弱的貴金屬市場情緒因此再遭重創:對衝基金連續第四周減持金銀淨倉位。據CFTC最新持倉數據,截至7月3日當周,COMEX黃金期貨投機性淨多倉減少37873手至93799手,為今年1月3日以來首次跌破10萬手。至此,過去四周的降幅已經超過了11萬手。
與此同時,投機客削減COMEX白銀期貨投機性淨多倉9257手至26275手,創下去年1月12日以來的最低水平。過去四周,期銀淨多倉已經減少了4萬手。
有市場人士指出,閃崩事件的發生會令持倉者加速拋售,導致市場流動性減少,這又會創造令資產價格更容易閃崩的環境。盡管CFTC最新持倉並未反映白銀閃崩事件的影響,但從市場對黃金的反應來看,投資者只會更快地逃離白銀市場。
本文由北辰守金獨家策劃,轉載請注明出處,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即時操作策略盤中實時指導。市場行情千變萬化,請投資者嚴格做好倉位及風險控制!套單鎖單操作不理想可與本人溝通交流。投資有風險,入市需慎。【v-LHT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