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车贷:智能投顾千亿级市场待开发 技术创新任重道远
在P2P监管趋紧、业务受限的大背景下,不少网贷平台纷纷开始尝试转型,其中智能投顾平台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宣称自己具有“智能投顾”功能或者正在研发“智能投顾”功能的理财平台已经超过二十家,并且还有平台陆续跟进,加入智能投顾大军。
尽管智能投顾行业在去年资本寒冬的背景共计获得了数以千万计的风险投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
智能投顾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利用大数据技术、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个性化的风险偏好,从而结合算法模型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这一过程中,根据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机器导向、个人导向、人机结合3种,其核心优势是很大程度上取代人工投顾,降低投资成本。其主要模式有大类资产配置、数据分析、主题投资、跟投、线上引流线下等五类。
2016年,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走热和技术突破,智能投顾成为金融界的热门,甚至被认为是资本角逐的下一个千亿级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Betterment、Wealthfront、嘉信理财等一批美国代表性公司管理的智能投顾资产规模均超过30亿美元。
缺乏土壤环境,投资者风险有待增强
一方面由于国内长期存在投资“刚性兑付”的情况,投资者风险承担意愿较弱,更倾向于保守理财,比如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余额宝”。另一方面,由于爱面子的传统文化,普通股民不习惯被动理财,而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力,即便是十只股票七亏二平一盈利,也要逢人便说赚钱的那只股。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散户直接跳跃到相信机器人来理财,跨度太大,因而市场教育成本较高。
“泡沫”满天飞,技术创新低于预期
智能金融的核心组件是“算法”,通过内嵌的各种金融模型和相关假设,数字化投顾将输入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投资建议。因此,智能投顾的优劣直接(甚至完全)取决于算法,但国内公司在技术开发及量化投资经验上相对薄弱,在算法模型方面和美国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少公司是在整个投资链条的局部环节上使用算法实现。
业内人士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智能投顾市场缺乏前期的数据积累,量化不够,很难有优秀的算法模型,因此中国的“智能”道路需要解决。
监管政策收紧,平台合规性有待检验
智能投顾本质上属于投资顾问服务,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需要有从业资质,从业机构需要具备各类牌照。迄今国内仅84家证券投资资讯机构获得了执业资格,但尚未发现智能投顾平台获得证监会颁发的咨询业务牌照。
好车贷相关负责人认为,智能投顾目前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面临着监管、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考验。但在科技金融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智能投顾作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势必促成科技金融领域新格局,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让财富管理变为一种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