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長和主席李嘉誠的退休和交捧問題備受公眾關注,《華爾街日報》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李嘉誠計劃明年退休,但會繼續擔任長和集團高級顧問。
2016年,李嘉誠表示,如果他想的話,隨時可以退休,兒子李澤巨與他一起工作已有三十年,並在過去幾年負責打理他的生意,現時正在做的事未來會繼續下去。彼時李嘉誠說,自己還沒有退下來的時間表,仍樂於繼續擔任集團主席,現時每周打高爾夫球兩至三次。他認為自己身體仍強健,即使將來退休,會投放更多時間於個人的基金會。李嘉誠在訪問中又提到,未到三十歲時,他所擁有的資產足夠一家人一世不需要工作,個人的座右銘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認為這八個字對他很有用。
李嘉誠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在1939年讀完初中後和家人輾轉到香港。1950年,他在香港以7,000美元成立長江塑膠廠,參與當時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塑膠花*,在最初10年間,他每星期都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經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須以兩個鬧鍾起床,可說是每天最難過的時刻。至1958年塑膠廠營業額達到1000萬港幣,塑膠花令他拿下第一桶金,成為了“塑膠花大王”。在1958年,李嘉誠轉型投資地產,於1971年成立長江實業。他曾在70年代收購持有希爾頓酒店(現長江集團中心)的美高企業及青洲英泥的控制性股權。
1979年9月25日,李嘉誠宣布透過長江實業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購入英資第二大洋行、市值約60億港元的和記黃埔22.4[[%]]股權,其後逐步增持,1980年底增至41.7[[%]]。
八九十年代後,李嘉誠大舉進軍大陸市場,李嘉誠把中國大陸的投資項目組成長江基建。長江基建在中國的能源建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李嘉誠曾多年蟬聯香港首富的位置,不少港人曾感歎他們一輩子為李嘉誠打工,因為買的租的房屋是李嘉誠公司蓋的,甚至超市購物、手提電話等都與李嘉誠公司有關。對於近期英國脫歐談判,李嘉誠則表示希望英國不要脫歐,否則英國和歐洲都會蒙受很大損失,語氣略顯強硬。
李嘉誠之所以擔心英國脫歐,與其戰略重心早已轉移至英國不無關系。有數據顯示,李嘉誠在英國的總投資已達到520億美元(約4034.47億港元)。長和集團的年報也顯示,公司近四成利潤來自英國,英鎊一旦大幅貶值,必定會影響長和的業績。
英國脫歐最直接的風險是英鎊大幅貶值,將削減長和集團、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現金流。由於長和集團在財物報表中入賬用的功能貨幣是港元,英鎊如果大幅貶值會令兌換率大減,同時集團以英鎊計價的負債也會減少。不過,這種影響需要在英鎊持續貶值1年以上,才會有實際的反應。而針對英國脫歐的風險,李嘉誠早有防備,“對衝”做得十分到位。
本文由金融經濟學者(微信ID:KSLJ525)供稿,主要對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行情分析和指導,講真話,是財經愛好者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非誠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