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霸金寄语:国际经济局势犹如盘中棋,棋艺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而棋艺低者只能看出两三步,高者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者则寸土必争,只为争一时之需,结果频频受困。同样这个道理在投资中也适用:趋势,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投资,一定要有长远规划,而布局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随着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投资者都纷纷“下水”进入到共享经济这一圈子中,俨然当年涌入房地产市场的趋势,确实,共享经济在中国短时间获得了大量的利益,似乎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似乎什么都能够共享,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尤其是共享单车行业,由当初的零星几个品种,短短时间里发展到现在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都出现了,共享单车无疑是共享经济中的领头羊,然而当我们看到共享经济带来的利益的同时,是否也看到其背后的所带来的隐患呢?
首家共享单车倒闭
据报道,在摩拜单车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融资之际,一家名为悟空单车的共享单车企业却倒闭。这家企业2017年1月运营,到2017年6月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前后不到半年时间,却给当前火热的市场给晒了一盆冷水,也给投资人和创业者更多的反思。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一句项目做失败了就当做公益的话,在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身上应验。
雷厚义为悟空单车搭进去300多万,一千多辆单车不见踪影,也不打算找回,以至于《创业家》定了标题:《首家倒闭共享单车创始人:真的当做公益了》。
雷厚义谈及做公益这个事情时,雷厚义说,这只是个人调侃的说法。“当时创业家问这些车辆是否还找得回来时,我就说只当是做公益了。”雷厚义也表示,共享单车市场需要像悟空单车这样的创业企业站出来,教育国民素质。
引发的思考
一,不要去追风口,追了也没用,小公司追不到。风口是等出来的。
二,项目一定要能盈利。共享单车短时间内一定亏损,但你做一个项目,无论是拿投资也好,还是自己出钱,从模型上一定要跑得通,这很重要。
三,你要有相应基因。比如做共享单车,你要有供应链的人加入,否则自己去搞,问题非常大。
四,小公司还是适合小切口,形成独特价值。雷厚义说:你建了个碉堡,人家打不下来,才可能花钱并购你。人家如果打得下来,还并购你干吗?或者,这个行业发展迅速,老大老二势均力敌,你的选择成了决定性力量,这才有被收购的价值。就像我们做共享单车,搞到最后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我们也去找过ofo,希望被并购,但他们没意向。
而有众多用户认为,在有”山城“之称的重庆搞共享单车,本身就是个巨大的BUG。
悟空单车就此成为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其创始人雷厚义也分享了如此这般的教训,这或许会给时下过热的共享单车行业降降温,避免真的出现单车太多,路都不够用了的状况。同时,创业者们在考虑“我的单车该做成什么颜色”的同时,更要对之后的风险有足够的预判,才不会成为下一个悟空单车。
共享市场已经过热
其实,中国的共享产品远不止于此,还有智能手机充电站、雨伞、篮球,甚至是打火机。这些产品都可以在街道角落、购物中心和地铁站等场所租到。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该市场,中国的共享经济也引发了“过热”的担忧。
中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有6亿消费者使用过上述共享经济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约合5.07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103[[%]]。
另据调研公司CB Insights数据显示,在全球五大最具价值的私有公司中,有三家从事共享经济:分别是估值680亿美元的Uber、估值500亿美元的滴滴出行和估值为293亿美元的Airbnb。
摩拜单车投资者、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称:“该领域早期的投资者都睁大着眼睛关注下一个重大事件的到来。但如今,越来越的人闭着眼睛进入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能走多远?
其实从这一次出现首家共享单车倒闭就已经能够看出当前共享经济市场已经快要触顶了,在一个新模式刚出来时,不同创业团队之间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埋头苦干。一旦大家都发展得很全面了,之间的全面开战就开始了。那么,这也是一个市场已经达到一定的饱和阶段,才会出现的现象。
这是这个时代的又一个特征: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代,新兴行业的生命周期会越来越短。
滴滴、快的、小米、共享单车,这几个曾经被舆论力捧的模式及其焦点当中的企业,被媒体关注、聚焦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当一个周期很快过去,大家就又开始寻找新的概念。区别只在于,这个新概念有没有抵达快速发展阶段、有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关注。
我们的资本和媒体都不够理性,喜欢追捧新概念;在对新概念的追捧之下,往往就忘了很多本质的东西。
这跟我们经济高速成长,跟我们目前处于消费升级、新零售阶段有关。我们的市场正经历着特别快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特别快的市场当中,就会出现更多的需求。而当大家正好又都希望尝试新的模式,希望升级一些需求时,就容易更倾向于抛弃原来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手段。当新手段出现,又有大量的人去尝试,这个交易就达成了。这就是我们当下这个市场的特质。
所以如果创业者足够理性,当然就不会去坑钱,因为你做的是“事业”,不是“生意”。如果投资者理性,就不会放松对创业者的监管,创业者也就不敢随便乱来。贪腐丑闻只是当前创业创新热之下浮现出的泡沫之一。“泛共享经济热”只是所有浮躁中的一个样本。
笔者明熹霸金(mxbj18)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一对一指导及中线指导稳健盈利。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