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呵护”资金面的拳拳之意越发明显。今天(6月16日)中国央行在通过逆回购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净投放2500亿元。而此前,央行已经保持了连续三天的净投放。因此,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4100亿元,是近五个月以来净投放规模最高的一周。
央行“放水”的背景仍是6月中下旬流动性紧张担忧情绪在市场中蔓延。而这种情绪的蔓延并非“无根之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资金价格正在不断上涨。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方面,除了三个月期Shibor下跌之外,其他期限Shibor仍保持连涨趋势,2周、1个月、6个月等多个期限的Shibor连创年内新高。虽然还没有出现交易员跪求资金的局面,但是“借钱难”还是出现了。
现在跨月资金最为紧缺,21天的资金目前询价都在6[[%]]左右,28天期的在5.8[[%]]左右。连带着货币基金整体收益也是一路水涨船高。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银行迎来MPA考核以及行业监管加码,表外业务进入表内,同业业务收缩,委外业务部分赎回,此前拼命加杠杆的银行开始“缺钱”了,高息在市场上借钱,银行同业存单利率都超过了5[[%]],近日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纷纷超过5[[%]]。
这意味着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在5[[%]]以上,房贷首套按基准利率才4.9[[%]],当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的时候,选择暂停房贷业务成为一些中小银行的最佳选择。如果说原先金融市场的利率抬升只是让各大金融机构感受到了压力,那么银行提高房贷利率或暂停房贷业务的新变化则是金融利率向实体传导的一点苗头。虽然资金价格上涨是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和金融去杠杆的题中之义,但银行无法消化的高成本是会否在不久的未来转嫁给实体经济,仍是个疑问。最关键的问题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实体经济能否接得住融资成本的上升。
在宏观视角上,外围美联储加息,国内稳健中性、去杠杆,5月末M2余额同比增速9.6[[%]] ,创历史新低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央行正在一边保持中长期货币政策稳定、银根紧缩的节奏,一边又要维系特殊时点短期流动性的平衡。其实底线也很明确,一是不能出现大范围“钱荒”;二是尽量避免金融市场利率的上涨传导至实体经济。在央行本周放水4100亿元之后,市场各方又再次感受到了央行对于资金面的呵护。预计这一次季度末流动性紧张的时点安然度过之后,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总之,从历史经验来看,6月中旬的资金面受到跨季、月末缴税、监管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资金面波动一向比较大;而今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力度加大,很可能会强化这种波动。如何平抑资金面波动?恐怕只能依靠央行的预期管理和“放水”以及各金融机构的未雨绸缪。
本文由金融经济学者(微信ID:KSLJ525)供稿,主要对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行情分析和指导,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