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直接原因是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
2017年以来,国内外形势都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但人民币仅有小幅增长,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连续数月下跌。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由“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上一日交易收盘价”组成的定价机制,无法及时反映美元指数大幅回落对人民币汇率的正面影响。
5月26 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律机制秘书处对外界表示,加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定价缺陷,“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在新公式下,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
国金证券分析师边泉水表示,受“引入逆周期因子”影响,大型商业银行集中抛售美元,造成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引入逆周期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对中间价的冲击,从而可能使得中间价波动降低。
央行汇率调控能力加强
逆周期因子的引入,使得中间价定价规则变得更复杂,决定汇率形成机制的因素变得更多。而这一变化,让央行在未来调控人民币汇率,特别是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能力上得到加强。
随着2017年下半年的到来,美国加息预期将逐步升温,6月再次加息几无悬念。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策层5月份将削减4.5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几乎全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都同意以缓慢、渐进的方式终止到期债券再投资,美元指数重新回到升值通道概率较高。
按照历史经验来看,一旦美联储开始实行缩表,美国国债收益率将会提升。结合中国今年宏观经济前高后低的态势,一旦特朗普新政落实,美国经济复苏将进一步恶化中美利差,促使中国产生资本外流及人民币汇率压力。
诺亚研究与发展中心认为,央行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有利于稳定后期人民币汇率水平,减少汇率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扰动,并创造有利于金融监管延续的政策环境。
本文由金融经济学者(微信ID:KSLJ525)供稿,主要对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行情分析和指导,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