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彘羽:股民心理被什么操控?
有句话一只流传至今:如果你爱他让他进股市吧,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让他进股市吧,因为那是地狱;一滴蜜捉到的苍蝇比一桶*捉到的还多,小心主力的蜜;股票市场最惹人发笑的事情是;每一个同时买和同时卖的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比对方聪明;人群中积聚的是愚蠢,不是智慧,炒股心态与你与人群的距离成反比。
在股市上,股民有时会出现一种群体心理的感染效应。这是一种大众情绪传递方式,一种由情绪主导的大众投入状态。也几乎是一种无理性的行为方式。当股民群体心理的干扰效应发生时,股民的情绪与行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而放弃原有的考虑、打算,直至放弃自己心目中的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等;这种情绪会在股民之间互相传染,互相反馈,从一个股民传给另一个股民,直至愈演愈烈。股民中狂热的情绪、冲动甚至丧失理智的行为,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有投机狂热行为都有着一样的规律—暴涨必有暴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利好消息的扩散使得众多的投机者介入。主力就利用了这样的心理“操控”着散户投资者,在低位进行长时间大量的吸筹并经过漫长时间的打底、洗盘之后,配合着消息面的鼓吹、宣传,使散户产生一种狂热冲动的情绪,而同时在拉升时采取涨停的手法,让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相信这个“故事”或者是“炒作”逻辑,从而让散户自愿在高位去抢购股票,从而顺利完成派发工作,这里投资者可能有个误区,为什么量能没有放出,主力便已经出货逃跑了?其实股价上涨之后主力并非需要卖出所有的股票,只要收回所有的运作成本之后,其余的股票都可以不计成本的抛售。
恐慌是一种比贪婪更猛烈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股市转向空头时跌势通常极为猛烈,让人措手不及的原因,当下跌的幅度超出所有股民预期的时候,群体心理的感染效应又会凸显,空头主力会用这样的效应来“操控”股民的心理,下跌后的股价远低于基本面的情况时常会出现,这是由于大众心理受到过分冲击并伴随市场资源枯竭所造成的。
而在投资教育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散户投资者所受的教育也越来越高,知道高位是风险极大的,异常警惕,那么主力又是如何“操纵”散户投资者的心理的?这要从一个效应说起:
布里丹是大学教授,他的出名主要在于据说他证明了两个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他举的实例就是一头驴在两捆完全等量的草堆之间是完全平衡的。既然驴无理由选择吃其中哪一捆草,那么它永远无法作出决定,只得最后锇死。故事是这样的:
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后来,人们就把决策过程中类似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散户投资者中的“布里丹毛驴效应”并不鲜见。有的散户投资者经过精心分析、仔细研究后选中了个股,却再三咨询别人或反复查找个股资料,由于所得信息常常存在能产生不同效果的因素,因而犹豫着不敢买进,直到股价涨上去才后悔不已;还有的股民明明感觉股市要见顶,但看到周围股民和股评都一致看多,又犹豫着不愿卖出,因而错失逃顶的机会。
当持有股票的价格越长越高,甚至超过了自己心中的预期目标之后,犹豫不决这一心理变化的因素,有时候会令散户投资者不知所措,从而错失获利的良机。当股民手中所持股票价格越跌越深,甚至超过了自己设定的止损位时,但仍幻想着股市跌不深、幻想着手中的股票一夜间成为黑马,无数次的逃生机会就在这种犹豫不决中悄悄失去。犹豫不决心理,有时候会是散户投资者心有不甘,从而失去最后的逃命时机,惨遭深度套牢的命运。
巴甫洛夫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往人类认知的道路,这还要归功于那条著名的流口水的狗: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只要摇铃铛或者亮灯,狗就开始流口水,从而形成了条件反射。
市场犹如巴普洛夫,投资者天天听着铃铛,渐渐大脑就形成了条件反射。这导致整个市场成为很多条件反射形成的系统:比如央妈放水,这是条件,然后流动性宽裕导致市场回暖,这是结果。久而久之,反射建立起来,一旦有宽松预期或是类似的风吹草动,根本不用央妈真正出手,投资者都会高呼央妈才是亲妈。
大部分人貌似理性,其实所有决定都是由潜意识做出的,再由理性提供逻辑支持。而所谓潜意识就是条件反射,和巴普洛夫的实验本质并无不同。当“跳水——拉起、跳水——拉起”不断重复,自然造就大量投资者的“抄底——卖出、抄底——卖出”,这已几近成为一种行为艺术。当市场上大批巴普洛夫式投资者被驯化的时候,这个条件反射就会不断循环,周而复始。
而主力正是利用了大众的巴普洛夫式的状态来“操控”投资者的心理,如均线有支撑、平台有支撑,甚至用利空来吸筹,利好在派发筹码出货等等。
造成巴普洛夫式投资者的本质原因在于,市场没有理论基础可依的估值和飘忽不定的涨跌逻辑。到底该坚持哪种交易逻辑,没有人能讲清楚。这就造成投资者很容易在摇摆的市场中放弃自己坚守的理念,最终变成了纯条件反射。
譬如一种流行的技巧是“利空买入,利好卖出”,实际上出利空消息时买入股票未必不会造成惨重损失,因为坏消息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多。这种恶性互动来源于市场给予投资者悲观心理,而这种悲观情绪反过来又影响市场,这就导致市场通常暴涨暴跌。被动加仓的行为并不是因为投资者觉得估值低了,而是因为经验告诉他要逢低买入,这种加仓行为不受投资者理性意识的主导。这种经验化的条件反射,很容易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要么走向刻舟求剑,要么走向矫枉过正。每一次牛熊的切换,都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市场在培养了一批曾经的适应者后又带走了他们,却留下了那些看上去不那么适应的投资人。
最后只有一句话值得大家深思,炒股就是一场修心修性的游戏,你的缺点和人性就是主力用来操控你的最好媒介。
希望彘羽的文章能给你带来收获,在接下来的投资里顺风顺水,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我交流,我不仅是一位指导老师,也是你生活中值得一交的朋友,如需了解更多、交易手法、操作技巧以及K线等知识都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学习。另外我还要说做投资最重要一点:点位到了就干!点位不到就看,做单需要勇气,技术支撑盈利!成功不是靠运气,选择大于努力!
本文作者:朱彘羽
σ-σ:2656769821微-信:zhuzhiyu68
作者赠言:人生若只如初见,相逢相聚便是缘!
撰稿时间:201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