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经济的疑问:不“出清”走出底部
中国经济步入中国政府宣称的“新常态”以来,海内外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一直存在:这种担忧并不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而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翻车”的风险。自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其间从没有因经济因素发生过大的调整。在创造了这一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奇迹的同时,中国经济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也日渐呈现,面对危机后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和中国经济持续“底部徘徊”的局面,不少机构存在着中国经济将进行一场深度调整的预期。中国经济启动市场化进程以来,从未有“出清”行为,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不少机构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出清”阶段,能否有“新周期”,能否“再出发”,取决于中国经济能否渡过这段名为“转型”、实为“出清”的调整阶段,否则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并非不可能。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预期中国经济将发生深度调整——经济增长失速、延续2-3年GDP增速会于6下方,是把中国成长型经济体看作了成熟型经济体。成熟经济是消费型经济体,成长经济是投资型经济体,这是两种发展阶段体系经济运行特征上的最大不同。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也已定型,投资空间有限,因此经济增速低,且消费率高。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投资的空间和必要性都很大。因此,只要中国能保持投资的稳定,中国经济就不会发生大的调整。笔者的这个看法,与时下流行的消费成中国经济稳定器的观点,有着根本区别!正如笔者在2016年上半年就预言的,2016年下半年起,中国经济投资企稳缓升态势已悄然呈现,投资回升带动的经济企稳已然萌发。
2017年伊始,中国投资增长承接2016年的企稳态势,回升势头再现。伴随投资回升和工业价格反弹,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明显改善。中国投资稳健增长的基础是相当稳固的——中国为“托底”经济,后续对新增投资的激励措施定会*;中国货币存量过分充裕的情况,决定了财政投资“挤出效应”不会有我们,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不仅弱,在PPP政策下,两部门投资增长甚至是互相促进的。
3.地产繁荣周期已结束
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对地产投资的可持续性和投资“接力”问题。中国房地产投资曾经持续占到了投资总额的1/3,房地产行业的长产业带动作用,使其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了中国经济实质上的“火车头”,尤其是危机后中国出口放缓时期。然而,地产投资的持续高增长,也推动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并对制造业等其它实业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当房地产成为一个全面压制的行业时,投资增长的放缓甚至回落,就成为市场的合理预期;在债务约束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增长前提下,市场看到了中国投资过去的持续回落态势。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主要存在二个方面:一是投机性比重过高;二是高房价给其它行业带来了冲击,尤其是资产泡沫持续泛滥,使得中国从事实业经营的气氛低迷,中国经济的创新和转型受到根本冲击!由人口、经济、货币和宏观风险防控的角度综合观察,楼市显然已迎来长期性拐点,房地产行业繁荣周期已基本结束,因此未来成交量再上升的概率并不高。
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最大隐忧,在于中国债务的可持续性。中国债务问题主要体现为宏观杠杆率过高,及杠杆上涨速度过快。中国企业部门的宏观杠杆率,2010年还不到110[%],2015年则增加到了160[%]。经验研究和学术研究均表明,宏观杠杆过速增长带来的过高格局,通常会引起后续的金融危机,故而市场对中国经济危机的忧虑一直未能根本消除——中国经济要么迎来美国式的出清危机,要么陷入日本式的长期停滞!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本人夏王霸金,(黄金、白银、原油、天然气、铜)等外汇产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薇-信:xgbj188,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