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位刚刚30岁的水瓶座奇女子,有着令人咋舌的美丽人生:
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经济政策专业;
曾就职于联合国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和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
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全球杰出青年”称号;
从央视财经频道走出来后,创立“艾问”。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016年2月25日,《福布斯》发布了“Forbes 30 Under 30” 榜单,这位1987年出生的哈佛才女艾诚入选,她也是此次唯一上榜的华人主持人。
如今的艾诚,已经进入了生命的第三个阶段。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从央视出走的美女记者”,“从世界银行华丽转身的财经女强人”等标签,已经被她强悍地撕掉,而她对内容创业可行性的论证也已圆满完成。
◈ ◈ ◈
丨保送北大,跟白岩松实习丨
艾诚出生在安徽省黄山脚下的园艺场里,那里被一大片一大片的梨园环抱着。她感慨,生命是一种偶然,母亲在24岁的时候生了她,而此后她受到的家庭教育几乎是放养式的。
“小时候我漫山遍野地跑着长大,而我至今不知道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是无意还是有意为之。”
刚出生时,园艺场里有三个孩子和她差不多同时出生,父母忙时便把她送到各家喝“百家奶”。因此很小的时候她就能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隆重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卑微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种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成长经历,或许构筑了她性格里孤独而纯真的一面。
2004年,艾诚以高考文综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从安徽省黄山市一个小县城考到了中国传媒大学。
大三的时候同学们都开始找单位实习,她跑到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里教书,还拍了纪录片,并写了很多东西来记录这段生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那是些类似于报告文学的内容,就是这份不经意的经历,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获得了最高奖,并且使她得到跟白岩松实习的机会。
这段实习让她受益良多,也从此与媒体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本科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到北京大学的国际传播学,开启了她更加曲折而丰富的人生之路。
丨一个勤勉的观察者和媒体人丨
加入央视是一次机缘巧合,2011年世界银行年会在华盛顿举办,央视“直击世界银行年会”的主持人突然因故没能到,本来只是作为工作人员来参会的艾诚被临时受邀替补上场:对话20国的央行行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场主持后,当时只有24岁的艾诚毅然放弃了在世界银行的工作机会——一份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毕业生挤得头破血流的工作,接受了央视抛过来的橄榄枝。
2012年开始,她满世界地飞,满世界地和各国领导人对话:
◎ 4月份在德国,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汉诺威展会晤;
◎ 7月份开始,在伦敦用商业逻辑讲述“2012伦敦财智奥运”;
◎ 9月在东京访问IMF总裁拉加德;
◎ 11月飞抵芬兰见证诺基亚转型失败后拍卖办公楼;
◎ 12月在墨西哥城,成为第一个对话新当选总统培尼亚·涅托的中国记者……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月飞了四个国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些经历让艾诚真正实现了蜕变,从黄山风景区的小姑娘,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新闻发言人。
白岩松曾经评价过媒体是一个戴着镣铐跳舞的行业,而艾诚却愿意依然疯狂地热爱媒体,甚至有随时准备献身的精神。
所以她决定回来——以一个勤勉的观察者和媒体人的身份。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艾诚回国之后正值举办世博会,腾讯作为唯一互联网赞助商,需要招聘会双语、国际化、并学过新闻的主持人,这几乎是为艾诚量身定制的工作机会,腾讯一位高管特地从上海飞到北京来邀请她。
就这样,艾诚破天荒成了腾讯的员工、腾讯视频的第一批主持人。
丨创业,换一种方式证明自己丨
艾诚是一个专业者,她“聚揽天下人之问”的勇气和犀利的主持风格,让董明珠、李开复等商界名流也佩服这名刚刚30岁的姑娘。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里的专业,也包含职业操守上的自律和精神“洁癖”。她从2004年学习新闻至今,没有收过一个采访红包,很多潜规则她做不到。
她不否认自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地球缺了谁都转,多了我就折腾点不一样的声响。”
于是世博会后,艾诚结束了短暂的腾讯生涯,去了哈佛大学读书,并于2013年回国。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此期间,艾诚也经历过一段迷茫期,但见了很多起起落落的人和事之后,她越发觉得风口就在心里,不要跟着潮流走。尊崇自己的内心选择,艾诚的天平倾向了与人物报道直接相关的创业。
2014年,艾诚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毕业,回国创办了艾问传媒。
这是一个定位于“手机版人物新闻联播”的节目,立志生产“有用、有趣、有料”的艾问全媒体产品。同时,艾诚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尊重市场,但又不妥协于市场,给中国媒体增添真实和希望。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如今,这个坚持“日播+直播”的节目每晚有超过100万观众在线观看。
艾问的团队大多是90后,平均年龄甚至不到25岁。但他们饱含着记录这个多变时代的热情,亦对媒体行业充满着梦想。
“如果一个媒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那就没有了坚守,所以我希望把商业化的部分交给其他部门来完成。”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艾诚说,在媒体行业普遍浮躁的今天,依然坚持做真正平民化、大众化的内容与创新,为媒体发展拓展新空间和实验样本,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发出一些沉淀后的声音。
十多年前,她就已经准备好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所有的经历都在帮助她成为一个更好的财经观察者、更好的做艾问。
传媒行业里,有人在做类似的事情,但是却没人做和艾问相同的事情。
一片浮躁下,太多人关注十万加、市场占有率、估值。而艾问却似一股清流,与外界隔开,只聚焦每个细分行业的顶级人物,总结他们的创新、创富方法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艾问是财经类媒体,即便巩俐来了,我们也是用大众高频的形式娓娓道来她创富的方式。艾问已形成一个IP,未来是一个顶级人物的指数公司,会把顶级人物的方法论用数据的形式呈现给你,就像人工智能前残存下来的人类智慧博物馆。”
在《艾问·每日人物》发布的文章中,《朴槿惠话中的大秘密,中国有个人跟她一样“绝望”着》一文拥有高达712万的总阅读量,在抛出话题的同时,艾问也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资源库。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而《唐嫣:为什么明星愿意公开恋情?因为真能挣到钱啊!》这篇关于明星的文章,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明星现象和经济利益直接的关系,还一度引爆了“粉丝经济”的话题。
《艾问·顶级人物》,从问世以来,对话的嘉宾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最耀眼的商业明星。
到2016年,已经记录了1000多位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商业故事。从顶级企业家冯仑、俞敏洪、王中军,到顶级投资人阎炎、李开复、张磊,再到顶级创业者程维、王小川,艾诚的提问更多地趋向于传达这些顶级人物成功的经验、供养商业思想教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016年,艾诚带领着“艾问”延续了这样的状态,在人物选择上依然是耀眼的商业明星,但同时还有经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战绩。
凡客的陈年、当当的李国庆、秒拍的韩坤、瓜子二手车的杨浩涌、西少爷孟兵、易到的周航……
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颇为心酸的故事,每一杆竖起的旗帜,都有人为之付出了沉重的血汗代价,艾诚通过一次次专访向在路上的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提供难能可贵地价值。
丨财经界的“拼命十三娘”丨
在很多场合里,大家总能看到艾诚身着一袭红裙,那亦代表她一贯主张的“化繁为简”理念。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创业后,她原来所刻画的“行业标准”被放弃了——现在她把95[%]的时间花在了内容上,只留5[%]的时间给自己的外表。
“因为我实在没时间换各种衣服,得体就好。所以100次场合中我确实只有2次是不穿红衣服的。”
随后,她干脆灵机一动开始试水电商,推出了“艾问小红裙”平台,并计划未来每个月都推出不同款的小红裙,助力全球“醒目地活着”的女人,让女人绽放创新探索的美丽。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艾诚坚持每年出版一本财经图书,以艾问十大顶级人物的方式为现实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正如她在书中写到,“创业的常识就是喧嚣之后,回归平静,疯狂之外,专注本质”。
以勤奋著称的艾诚可以说是财经界的“拼命十三娘”,如今她已在主持人、创业者、投资人的多重身份中自由转换。
艾诚早已经是人生赢家,作为四家估值近百亿的创新公司的核心股东,一家知名国际创投合伙人的她,却依然没有放下她最热爱的媒体事业,善意而犀利地替观众们向全球财富顶尖的商业大咖提出好问题,寻找好答案。
“我真的是在帮大众问,而不是装模作样地问。”艾诚执着并坚持着。“艾问,阅人无数,为你而问”的理念并非一句空话,如同她所希望的艾问的使命是记录时代人物,传播创新和创富的逻辑。
◈ ◈ ◈
如果艾诚现在还处在某个大平台,每天端庄地坐在镜头前,也许依旧很幸福,但是命运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因此她在书中写道:“幸运的人生有几次涅槃,有些是命运中必然的安排,有些是自找的近乎偏执的成长洗礼。小时候,想象过自己从女孩变成女人的方式,留学、打工、恋爱、结婚、生子、生离死别……但是没有想到第一次长大成人的体验却是通过一次不经意的创业。”
艾诚的世界里没有边界,就像她总是强调自己是黄山长大的孩子。
而奔跑,是山里面孩子最擅长的事情。
夏王霸金(微信:xgbj188)作为一位金融分析专家同时也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大宗商品无一不与经济相关联,如果有投资外汇黄金,原油,白银,专业铸就品质,实力成就未来,投资路上笔者将亦师亦友与你携手同进,分享交流。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