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作为老生常谈的世界两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影响力非常广。中日经济可以说是互惠互利,在国际上都是促进世界发展的主动力,按理说双方都应该友好一致对外发展。但安倍曾说过:“中日经济是站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中国离开日本的话,经济将会出现明显下滑。”安倍之所以这么大言不惭,也确实有其原因。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超其他国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为国人游客赴日爆买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国家反应迟钝,普遍不关注中国。日本企业率先对华投资,提供无息贷款、低息贷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起步。这也成为日本人认为他们对中国友好的重要理由。据笔者所知:日本在华数量居首的制造企业增加160家,达到5853家;零售业虽仅有503家,但较上次调查时增加85家,其中最多的是经营女装和童装,有52家,其次是各种商品的网购邮购企业,有33家。另外,餐饮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加。实际上,日本企业也获得的不错的回报,尤其是汽车及电器领域,在中国市场份额长期保持一枝独秀。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为“索尼中国”*的广州工厂
去年9月份日本来了一个230人之众的经济访中团,有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方此行是希望中方能够对日本企业的撤退计划予以配合,使后者能够迅速撤退,离开中国。刚刚又一家世界级日企“索尼”关闭中国工厂,甚至要从中国跑路。外企大张旗鼓频频撤资中国,大众、现代、福特、丰田在中国利润丰厚,中国赶他们走,他们会屈辱的跪下来,还是昂首挺胸收拾包袱走路?他们在中国兴旺发达,中国的汽车行业有可能崛起吗?
总而言之,日本企业撤资或许是单纯的商业行为,没有钱赚自然要跑。不过日本企业家门似乎并未坚定地要求撤资,他们也在与中国讨价还价。而北京应该也是有意挽留的。本人认为,学习日本的经验,呼吁日本经济界对中国的改革给予合作。换句话说,北京希望日企能够留下,但不会对此作出过多让步,日本的利益得失不及中国市场改革的重要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目前世界经济遭遇增长困境,全球贸易量出现了下降,发达国家依据“通胀派”理论搞的量宽实际上阻碍了经济再生,各国不得不回到更为艰难、务实的结构性改革上。这次日本撤资事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日方的“要挟”?笔者认为尽管改革开放的时候,因为工业基础薄弱,引进外资理所当然,但是在我们工业发展到了今天,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自主产品的质量性能超过了日本,日本企业除了汽车等行业,我们的市场更多是不需要日本产品,需求降低利润缩水,自然而然便会撤资。我们这时候填上这个空白,自己赚钱,肯定是个好事。相信时不我待,“中国制造”的国际道路必将会越走越宽。
不关注金融,你将会被这个世界抛弃,因为你赚钱的速度很难赶上印钞的速度。本文由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理财师欣梦点金(微信xqxq658)原创首发一点资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中观点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网站无关。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每天会不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