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说,他们的GDP超过了中国;印度总理莫迪称,要将印度打造成中国那样的世界工厂,成为中国式的制造业大国。那么,印度的目标能实现吗?在小兰看来,印度的人口决定了印度必然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印度不太可能成为中国这样的国家,在国家能力方面也不可能赶上中国。原因有四:
一、印度缺少基础工业链。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在打造基础工业、国防工业方面可是创造了世界奇迹。当时,中国的消费增长虽然不那么快,但中国经济总的增长却很快,工业链非常完整。有了这些基础,中国就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与世界经济进行对接,并且在各个领域逐渐实现突破,不受制于人。
印度总理莫迪称,要将印度打造成中国那样的世界工厂
印度则不同,印度基本没什么基础工业,印度国家虽然有一些领域很发达,但并未将其国内大量的人口卷入其中。譬如,印度的软件业世界领先,但从业人口占印度总人口很少。由于没有基础工业作为国家的工业基础,印度想达到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基本不太可能。
印度总统莫迪
二、印度文盲比例太大。
中国改革开放前扫盲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学的快速发展更是加速推动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印度到现在还有差不多3亿文盲,占世界文盲人口的近4成。很显然,以印度的体制,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这一情况。这一情况决定了,印度很难像中国那样很快提供足够大规模的产业工人,这也意味着印度想成为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可能性不大。
三、印度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远远弱于中国政府。
印度文盲比例太大
后进国家要全面追赶先进国家,特别是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政府不能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则经济将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印度在缺乏基础工业体系的情况下,如何全方位地发展像中国这样的工业呢?
四、印度GDP增长情况远不如说得那么好。
很多人不认可中国的GDP增速,但事实上中国的GDP增速相比很多国家水分要少得多,甚至有些领域本该计入反倒没有计入。中国是根据生产来计算GDP,但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是消费,所以消费这部分实际上并未提现到GDP中来。印度则不然,印度经济增速之所以从原来预计2014年的5.5[%]突然增长到了当年的7.5[%],原因有两个:一是印度目前以市场价格而非生产要素计算GDP,这意味着商品及服务增加值和间接税都考虑在内了;二是印度计算GDP的基年由原来的2004/2005年度调成了2011/2012年度,这意味着印度在计算GDP时把一些通胀也计入了其中。中国的GDP基年还是2000年,是以不变价格来计算的,这意味着中国剔除了通胀因素。所以,客观地说,中国的GDP增速要比印度的GDP增速扎实得多。
当然,虽然偶尔拿3哥的一些事情当笑点,但这里的确也没有贬低印度的意思,只是表明印度的工业基础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印度不可能成为中国式的制造业大国。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中国曾经非常艰苦地打了几十年的基础,印度缺乏这种基础。当然,印度的国家人口决定了其必然是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力量,是亚洲重要的经济体,但不会成为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国家。
印度宣布经济增速超中国:外媒直接打脸
德媒称,印度8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该国2015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已超越中国。最新的数据表明什么叫“一国失利、他国获益”:中国经济受到商品价格低迷和需求疲软牵连的同时,低廉的油价却有助于印度的扩张。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13日报道,位于新德里的中央统计局(CSO)宣布,2015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7.3[%]。同一时期,中国GDP仅增长6.8[%]。
相互追赶的经济
印度政府现在颇有信心地预计,2015年至2016年这一财年印度GDP增长率将增至7.6[%],明显高于一年前的7.2[%]。
官方数据遭质疑
但是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多位专家对印度政府的信心持怀疑态度。法国兴业银行驻班加罗尔的银行家昆都(Kunal Kundu)表示:“我对这一数据感到十分惊讶。” 和昆都一样,不少专家认为官方数据和他们在印度关键行业看到的情形不符。
例如,印度第四季度制造业生产的增速为12.6[%],这和其他数据形成对比:企业订单、存货率和工厂设备利用率等均呈走低趋势。昆都向法新社表示:“他们给出的数据和我们在煤炭、道路、货运和出口行业的持续13个月的走低趋势相比,是站不住脚的。”
中央统计局去年更正GDP的数据后,其可信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最新的数据使这一蹒跚前行的南亚大国迅速跻身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行列。
印度发布最新数据后,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师在一份书面分析中说:“表面上,这些数据极其有力。但是当我们试图将官方GDP数据和我们从其他来源获得的经济数据做对比 时,不免会更加怀疑。”“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官方GDP数据和他们预计的增长率。”
印度总理莫迪继续努力为土地、税务、劳动力改革争取议会的支持,投资者和商界领袖的态度却变得愈加怀疑。莫迪相信,2月29日,印度财长亚特力(Arun Jaitley)公布年度预算案将缓解紧张气氛。届时发布的预算案将包括缓解农村贫困和提振投资等措施。
笔者凯胜解盘官方微信【ksjp888】(长按复制)
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