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俨然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引擎,中国经济的好坏预示着全球经济的变化,然而在过去的3、4月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走弱的迹象,有专家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债务加杠杆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那么这一问题是否会成为今年影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呢?
过去一年经济企稳回升,靠的是地产和基建两大动力,其背后都是天量融资支撑,我们统计地产基建相关融资已经超过20万亿,相当于当年GDP的30[%]。
问题是这么多钱从哪里来?
中国所有的融资最后都来源于银行,但传统存贷款模式的商业银行受20[%]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货币创造太慢,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大的融资需求。
因而过去几年中国发展出了庞大的影子银行,其特点是利用利率市场化下各种创新工具逃避监管,例如同业存单、存款等完全不受存款准备金率约束,货币乘数无限大,而利用信托和券商资管等通道可以将银行资产转移出表,就可以实现信贷的超常规增长。
过去3年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平均在20[%]以上,而农商行和城商行资产增速平均在30[%]以上,远超13[%]左右的M2增速目标。
影子银行的大发展一方面使得货币严重超发,催生了巨大的资产泡沫,同时由于影子银行资金来源极不稳定,需要不停融资,这也是今年以来货币利率居高难下的重要原因。
但今年一方面海外美国加息节奏明显加快,而国内为了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这也就意味着影子银行的高增将成为过去,而如果把货币超发关到笼子里,房价泡沫必然存在巨大的风险。
中国经济在房地产业带来的泡沫下被推高,现在泡沫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而中国经济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转型,将重点从房地产业分散转移到其他产业,一个行业无法扛起整个经济重量,过度集中地产业必然会导致雪崩的局面。不过好在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目前一方面在对房地产业进行合理的“泄力”,一方面加大中国经济的转型,相信中国经济的隐患将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烟消云散。
而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也吸引了无数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报告还指出,中国有能力回避金融冲击,并在 2027 年达到 " 高收入标准 "。摩根士丹利认为,向高附加值活动转型不仅将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还将推动 MSCI 中国指数的中长期优异表现,从而提供重大投资机会。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表示:" 我们认为中国有能力回避金融冲击,这里有三个因素。首先,债务有国内储蓄的支撑,且债务被用来进行基金投资,而非消费。其次,国内外强劲的净资产头寸为抗击冲击提供了足够的缓冲。再次,从宏观稳定管理角度而言,经常账户盈余、高水平的外汇储备及通胀压力不大等表现意味着,中国有能力管理国内流动性、回避金融冲击。"
报告中写道," 政策方面最重要的进展是,决策者发出信号,愿意接受较低的增速,并更多地关注预防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这意味着中国不会为保增长而不惜一切代价。"
数据显示,中国的债务大部分为企业债务,2016 年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197[%]。相比之下,政府及家庭债务仅占GDP的48[%]和34[%]。
另外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指出,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显示,2月中国出现了资本净流入而非净流出,这是3年来的首次。
中国继续主导了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股票与去年1月的低点相比上涨了 41[%]。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债券发行量在本季度创出历史最高纪录,而它们的货币也大幅升值。
这些数据实打实地证明了那些看好中国经济的投资者的胜利。从非常长的时期来说,中国经济将会增长,很少有人否认这一点。
本人是一名“经济学”研究者,能相识便是有缘,也喜欢写一些军事的文章,对目前经济现状或对投资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雯婕老师威\信:wenjie1018x 解读当前经济动态,实时掌握全球金融,同时解析(天然气、原油沥青、黄金、白银,期货、股票)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解读当前经济动态,实时掌握全球金融,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