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糟糟的3月才结束,4月1日又给我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当人们开车载着成捆现金去白洋淀买房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无论蓝图描绘得多有想象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买套房子,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当然,最终还是没抓住,整个北方好似一张大网,人们身在其中,却动弹不得。你要么在网格中好好工作,想买房,对不起,不行。
我有两个发小,A是在老家从事农业创业,已经坚持4年了,B则是毕业后就在京工作的普通白领。
光景好的时候,A每年能赚个二三十万,不过去年遭遇水灾,收成锐减,今年已经第二次向我这个普通上班族借钱周转了,估计老家的亲朋也都借了一圈。
B则是在早几年借助父母的赞助在京郊买了一套房子,他当年还算精明,觉得换房难度很大,直接买了一个“入门级”改善户型,94平米,两居室还带个小书房的洋房。3年前,这套房子入手时是18000元/平米,最近他给我看了他们小区刚签约的一套同类户型,已达54000元/平米,已是当初的三倍。
我们时常调侃他,你这个“房奴”翻身当主人了。
说他是翻身,一点也夸张,如果按照月供占收入比计算,当年6700元的月供,几乎是他月收入的80[%]。而现在月供已经降至5800以下,而夫妻俩月收入则增长至3万左右,如果把双方公积金都算上,一个月仅需再掏1000多即可。
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幸福的”房奴“,赶上了这波。
在农村创业的A同学和在京城当房奴的B同学就像活在两个平行的世界,每年春节才会有些许交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更佩服A同学的,敢于创业,这是一种敢于向现实说不的勇气。但更多人却是向往稳定的,向往捷径的。买套房子,只要能扛住刚开始的两三年,压力必然大为减轻,之后就是甜蜜且稳定的收割阶段。
从结果来看,“房奴”比我们这些人都聪明,他们敢于冒险,以极大的勇气从银行获得尽可能多的贷款。背负贷款的他们,生活好像与潇洒彻底无缘了,但实际上他们对预期有着精准的判断。
前几天一个记者朋友向我感慨,奋斗了这么多年,仍然买不起房子,而她的男朋友则想等待楼市回调5[%]再买房。的确,现如今完全靠劳动真的买不起房子,无论你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房子增值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你的工资增长幅度,劳动已经和买房毫无关系。在当下只有两种人能购买得起房子:一种是创业成功,跻身金字塔尖的那群人,另一种是有房子的人,以小换大。但现在第二条路也越来越窄了。
在我们身边,存在这大量想加入房奴大军的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租房这么多年,虽然体验还算不错,但总会有某种力量在驱使你买房。想想都那么美好:交点首付款,按月还钱,上点小班,房奴就变成中产了,即使不能变现,这种心理上的预期也足以让大多数人趋之若鹜的。
也正因为人如此,当房奴们凭借房产晋升中产的时候,这一本应是社会最活跃最意气风发的群体,变得越来越向往“稳定”。稳定有时候是阻碍进步和变革的一种旧势力。比如房地产,当人们长期享受这种便捷的,想要动的时候,阻力重重,不仅是房主,甚至连银行、ZF都不愿意。3月份的房地产虽然如暴风骤雨般,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也仅仅是涨幅收窄,成交量走低。
为什么我们需要重新画一个圈,重新讲一个春天的故事?因为“稳定”,我们需要跳出它的包围圈,来获得新生。
也许,你看过太多,经历太多,你要的我相信绝对不是一夜暴富,那是骗小孩子的把戏,长久并且稳定的盈利才是根本,想明白了,考虑清楚了,那么就来一起在市场博弈,这是一个弯腰都可以捡到金条的地方,这也是一个转身就可以灰飞烟灭的战场。期待你的加入尉少论金(薇.信wslj564335)(长按可以复制)佛渡有缘人,我带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