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果真的出现战争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大幅波动,为了提前应对,本文对历史上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做出回顾和分析,从而为未来的突发情况准备好投资策略和风险规避。
如果真的出现战争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大幅波动,为了提前应对,本文对历史上六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做出回顾和分析,从而为未来的突发情况准备好投资策略和风险规避。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10.03-1973.10.22):原油从3美元暴涨至13美元,涨幅高达400[%],带动大宗商品一轮牛市行情。
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1978.10-1980.12):原油从13美元再度暴涨至41美元,1981年的黄金价格达到800美元,相对1973年价格涨幅高达18倍。
海湾战争(1980.8-1991.2):原油价格在战争开始前受预期影响上涨,战争开始后反而开始走跌,其他商品也未明显走高。
科索沃战争(1999.3-1999.6):原油和铜小幅上扬,欧元表现明显。
伊拉克战争(2003.3-2003.5):原油价格出现诡异波动,黄金在战争前上涨明显,工业品价格基本未受影响。
利比亚战争(2011.3-2011.10):黄金、原油价格出现大幅攀升。
1、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10.03-1973.10.22)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世界为了抗击以色列和美国的干涉,通过石油减产、停产和提价等手段发动了石油战争。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
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接着,阿拉伯各产油国在短短几天内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
10月16日,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五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
阿拉伯世界的反制措施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73年的3美元一路飙升到了13美元的高位,涨幅高达400[%]。原油价格的迅猛上涨造成了全球的恶性通胀,美国CPI从1973年的3.6一路上升至年末的8.2,从而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滞涨。
原油价格的大幅飙升带动了大宗商品的一轮牛市行情。CRB商品期货指数从1973年的130点一路攀升至210点,涨幅达到了50[%]。从分项指数来看,食品、金属、工业原料和纺织品等都出现了普遍性的上涨,而且金属涨幅最为突出。
这次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并非是战争的直接结果,而是战争引发了阿拉伯世界对于西方的原油制裁,从而造成了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并带动其他商品的普遍性上涨,引发了全球经济的滞涨。到了1974年之后原油供应开始逐步恢复,原油价格也基本稳定在15美元左右,大宗商品的涨幅也明显放缓,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宣告结束。
2、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1978年10月-1980年12月)
第一次石油危机时隔4年多就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的*是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在此期间,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沙特阿拉伯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单独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价。结果欧佩克失去市场调控能力。各主要出口国轮番提高官价,火上浇油,引发并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随着原油价格的暴涨,大宗商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到81年黄金的价格已经高达800多美元,相对于1973涨幅高达18倍。代表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期货指数上涨50[%],现货指数上涨30[%],从分项上来看,金属、工业原料和纺织品等轻重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相比之下农产品和食品的价格涨幅有明显差距。
70年代因为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美国经济分别在74年、80年和82年三次陷入经济衰退,同时通胀膨胀水平达到了历史高点,这段时间被经济学家称为“滞涨”。从以后的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东产油区的每一次战争都会导致油价的脉冲式上涨,当战争结束之后,原油价格将会明显下跌。
3、海湾战争(1990年8月-1991年2月)
海湾战争是90年代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由于交战地点是在产油国伊拉克,所以造成了第三次石油危机。这次战争爆发的时间点是1990年8月2日,但是WTI原油期货价格从7月下旬就开始了上涨行情,等到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原油价格已经上涨了36[%],可见战争预期对于原油价格的推动作用。
到10月21日,原油价格攀升40美元的顶峰,随后美国宣布释放2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降,91年1月16日,联合国军宣布对伊拉克开战之前原油价格再次出现短期暴涨行情,但是随着开战的宣布,原油价格反而转向下跌,到1991年2月签署停战协定之前,原油价格已经跌回了20美元以下。
这次原油价格的最高涨幅为200[%],但是基本是脉冲式上涨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原因是原油价格供应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缺口。90年全球经济陷入温和衰退,原油需求本身就在下降。美国释放了战略原油储备打压油价。
4、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03年5月)
这次伊拉克战争提前半年左右就已经在市场上产生强烈预期,黄金价格在年初大幅上涨,但是到2月份之后,战争预期逐步兑现,黄金价格开始明显下跌,但5月份之后市场发现伊拉克战争并非速战速决,很有可能陷入持久战,所以黄金价格再次上扬。
而原油价格是在这次战争中波动最大的品种,毕竟战争的发生地是产油大国,但是原油的走势确实让人诧异。在年初受战争预期的推动,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到3月份原油价格上涨了6美元。但是当战争真正开始之后,原油价格却陷入了暴跌行情,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对冲基金和大炒家借着战争预期兑现大幅抛盘引发的。但随后市场发现伊拉克战争远非短期能够结束的,所以原油价格在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后却出现了大幅回升的行情。
5、利比亚战争(2011年3月-2011年10月)
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日革命”,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势力。由于利比亚也是北非地区重要产油国,同时也是OPEC成员国,所以利比亚战争再次引发原油市场的动荡。
利比亚内乱开始于2月15日,原油价格从2月16日开始就迅速推升,到3月初已经上涨了20美元,经过短暂回调后,因为3月17日联合国设置禁飞区,欧美直接参与到战争中,战争规模扩大,原油价格再次大幅攀升,到5月份原油价格已经达到了115美元的高位。5月1日本拉登被击毙,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原油价格也从高位一路下跌。
黄金价格在避险情绪的推动下也一路攀升,伦敦金由2月17日1350美元上涨到5月5日的1550美元,上涨了200美元,和原油不同的是黄金价格之后没有经历大幅的调整,反倒是欧债危机的刺激下进入了快速上涨过程。
通过对7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战争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是发生局部战争可能性最大的地区就是中东地区,而中东地区又是主要的石油产区,所以这个地区频繁的动荡很容易引发原油价格的上涨。
二是原油价格的上涨会带动其他大宗物资的价格上涨。
三是原油等商品的上涨阶段一般集中在战争爆发之前和战争初期,也就是说战争预期对商品价格的引领作用更大,进入战争中后期,价格下跌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而且投机资金很有可能在后期的某个时点全力砸盘,引发价格的大幅下跌。
四是战争对商品价格造成的冲击一般并不会转变原有趋势,如果是在价格下跌趋势中发生的战争,那么会引起价格的脉冲式上涨,之后还会回到之前的下跌趋势中。如果是在价格上涨趋势中发生的战争,那么价格很有可能被带动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五是在战争期间黄金的避险吸引力在大部分情况下会强于美元。
六是原油价格的上涨威胁到全球经济的时候,原油价格波动和全球股市波动将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寄语:遍阅金融沉浮,始识澄澈之足贵;备尝资本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投资只为盈利,赚钱才是王道!
笔者子轲论金系上海黄金交易所高级分析师,本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的国家级交易,手续费万八(只收取单边)无点差,黄金(T+D)每日波动3到4个点,约0.2个点回本,白银(T+D)每日波动50到60个点,约3个点回本,投资不求一夜暴富,但求稳健长远。如果你在投资路上遇到了困扰,找不到方向长期处在亏损中,不妨可以和子轲老师聊聊 微信zklj918,成功不是靠运气,选择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