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在上周结束的财年里取得了罕见的壮举,近4000家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申请破产保护。
然而,这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宽松的信贷条件阻碍了清除经营失败的公司以达到企业重组,为新的企业腾出空间的迫切需要。
“这完全是不健康的,”东京富士通研究所的经济学家Martin Schulz说,“日本的商业周期不起作用。老公司不被淘汰,市场腾不出空间来给新的公司立足。老公司只能在价格上占领优势,它们仅仅只能做到这个。”
上一次日本没有一家企业巨头破产还是在26年前,根据Teikoku Databank研究公司在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
不过,当时日本经济正处于过热阶段,平均每年达到5.5[%]的增速,然后碰了壁,股票和房地产资产泡沫破裂。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遗留下来的超低利率和政府贷款担保维持着公司的运转。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越来越少的企业倒闭吹捧为经济政策上的成功,但批评者认为,过于宽松的信贷为“僵尸”企业续命,将会不断恶化劳动力短缺问题,过度的价格竞争为物价带来下行压力。
创造性的破坏
奥地利经济学家Joseph Schumpeter在1942年发明了“创造性破坏”一词来形容资本市场彻底改造引起的混乱。日本可能会陷入泥沼,因为它拒绝接受经济复兴所需的痛苦。但它也不是唯一一个为企业提供生命支撑的国家。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僵尸——定义为难以为债务持续支付利息的公司——从而导致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放缓,经济增长萧条。
在韩国,航运业已经受到全球贸易下滑的重创,国有银行上个月同意向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提供26亿美元的债转股以避免违约。这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陷入困境的造船厂第二次接受救助。
同样,在中国,大约10[%]的上市公司形同“行尸走肉”,在连续受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后得以勉强生存,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家He Fan的研究指出。
银行继续放贷,常常因为他们不愿意坦白承认自己的坏账。与此同时,政府担心如此多的受困企业一旦被放任倒闭,失业问题将随之严重。
在日本,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是尤其缓慢的。该国的项目启动和关闭率大约是5[%],相当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另一份报告显示。
总的来说,8年来,日本企业倒闭的数量不断下降,根据Teikoku Databank的数据表明。“这不是正常现象,”富士通的Schulz说,“如此少的公司破产。”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行业,当下随着金融行业发展的深入,现货市场迅速崛起,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你此时拥有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通过学习利用现有的资本赚钱更多的钱,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升华。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策略,操作手法,本人专注于黄金、白银、原油等期货投资,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向涵枫老师微(hanfeng337)信请教,欢迎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