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是继中国央行与英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后,人民币再次“攻下”欧洲主流市场。人民币与世界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联手”,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再迈出“一大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央行称,与欧洲央行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可为欧元区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使用,也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欧洲央行称,由于中国、欧元区快速增长的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有必要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同时将有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成员科尔表示,这一安排显示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正迅速上升,国际社会应当配合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从欧元体系的角度来看,互换协议旨在作为一项备用流动性工具,同时确保区内银行可持续获得人民币供应。互换协议是在欧元体系层面上设立,并经由欧元区各国家央行,面向欧元体系内的所有交易对手。在适当时候,欧洲央行管理委员将讨论此备用流动性工具的技术实施方式,以及如何传达上述技术方式。
wift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今年8月期间,人民币总交易量已增长113[%],在全球榜单上超越瑞典克朗、韩元和俄罗斯卢布,成为全球第八大交易最活跃货币。随着人民币交易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国家/地区希望与中国签订互换协议。英国央行已于2013年6月22日与中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有效期为3年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一战略性举措使得英国在这场争夺欧洲人民币交易中心魁首的竞赛中拔得头筹。伦敦目前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外的人民币交易中占了62[%]的比重。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8个国家/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或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包括新加坡、印尼、英国、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冰岛、巴西及欧元区。2013年累计规模为11555亿元人民币。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发现,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23个国家/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涉及规模为24832亿元人民币。
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达成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协议,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关注,有专家认为,中国希望以此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但也有政治学者认为,中国的价值观输出能力远不及欧洲。中国作为一个经济人口大国,各个方面都能在世界强国中脱颖而出,无论科技,农业、工业,经济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趋势!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 ,投资心态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投资策略 ,操作手法与思路,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本人专注于美黄金、原油、白银、铜等现货投资,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欢迎添加本人微信:yhyh1715,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