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很爱用一个“将军和排长”的比喻来说明投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在排长看来,每一步的后退都是失败,每一步的推进都是胜利。而在将军看来,一城一池的得失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战役级目标的最终达成和总体战局上的可控。高度的不同,对于结果认知和行为指导的差别何等的巨大。这就像我们今天在市场上面临的局面一样。
我们可能无法完全脱离开市场,但一定应该高度警惕“埋头苦干”带来的短视。如果仅仅是为了“赚点儿钱”,那么无所谓,刻苦努力也可以搞定。但如果目标是“财富自由”,那么没有一定的思维高度可能是很难做到的。所谓的高度并非指张口闭口的“宏观经济,国际格局”,而是能否跳出眼前的“现状”来思考一些更具有前瞻性的东西。而要想看得远必然需要站得高,比如我们在看待财富问题的时候,是以人生整体规划的角度来思考的,还是仅仅是1年2年这种零碎计划?
就像现在投资面临的局面。经济前景一片模糊,房地产泡沫的影响无法预料,民营企业的生存处境艰难等等,似乎到处都让人心惊肉跳。但如果从一个人生财富规划的角度来看,什么才是最该让我们心惊肉跳的?答案也许是:一次次的漠视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机会,却从未敢真正追求和坚持过一次。
我们无法预计股市的短期波动,股票在1个月或1年内的涨跌我们也不敢妄言。但有一种可能,即在市场恢复信心或经济复苏前,股市会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快结束了。
在一个持续发展的世纪里,投资者几乎不可能亏钱。但确实有些投资者亏了,因为他们总是在感觉良好时买入,在市场充斥着恐慌时卖出。今天,拥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人可能感觉良好,但他们可能过于乐观了,因为他们选择了一项可怕的长期资产,没有任何回报且肯定会贬值。
经济的前景当然具有不确定性,但这种风险是否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前反映了呢?既然都是普通人,在市场一片萧条之际的恐慌和胡思乱想其实都是正常反映。不同的是,有些人可以在此时依然保持理性,试着去想想“更大的局”。有时候,就是这么“高一点点”往往就是很多事情的分水岭。当我们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试着让自己的思想飘出体外,上到空中再来俯视,这个时候思路往往更加客观。高度,不仅仅是从更长远的战略的角度来审视问题为切入点,也包括了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解,比如:中国整体上处于一个什么发展水平?在可见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大概率的是什么?这一趋势反映到投资层面必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具体投资的成败又主要取决于什么?等等。
当然,机会不是说把握就能把握得住的,就像上面那几个问题,如果现在再来思考会不会有点儿晚呢?机会只垂青在没有机会的日子里默默的积累自己,提高自己把握机会能力的人。识别什么是好的企业、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耐心的等待,这一切看不见的努力,总有一天会以看得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是吗?
无论是在证券投资行业,还是实业领域。我们可以仔细的观察那些成功者,大多不仅仅是努力而已。努力是优秀的品质,但仅有努力距离成功还远远不够。很多“产业疯子”的行为之所以不被理解,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视野高度远超一般人的世界。没有思维和视野的高度,就不可能有远大的抱负,自然也就很难有强大的坚持或压力之下的重大抉择。人生的很多不同,是否就是因为这些而渐行渐远的呢?
在08年很多人惊呼要是1664买入就好了,在2009年很多人遗憾没有早点儿意识到大消费企业的机会,在2010年很多人抱怨好的公司为什么总是那么贵...而到2012年,2016年...2017年的时候,你是愿意继续做一个抱怨的人,还是愿意自豪的说一声“我曾做了一次正确的决定”呢?
在市场经济中,只要你参与到投资中来,就是投资者,投资者当然就以盈利为目的,特别在资本市场中,没有慈善家,只有赢家和输家!无论你在其他方面如何成功,到了市场里,赢输就是唯一标准。如果你喜欢金融,热爱投资,不想资金缩水,在这里我将为你提供独家视野,保持独立思考,为你出谋划策,让你的资产保值。
文昭论金
微信|wenzhao2004
长按复制,一键添加关注。笔者为你提供独家理财规划。
点击添加
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