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具体多少不是我们坚守的目标,我们的底线是防止恐慌性的资本外逃;
我对中国政府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非常有信心,因为政府不会大水漫灌,无休止的降息,也一直在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去年一年波诡云谲的剧烈动荡,人民币汇率走向似乎正越来越扑朔迷离,难以把控。今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如何推进?汇率市场会呈何走向?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均衡点在哪里?外汇储备应该多少比较安全?
对于这些投资者非常关心的热点话题,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为你解答这几年汇市波动中的常见困惑,解读今后的汇市政策走向。
什么是保持市场化改革?
汇率问题是很重要又比较复杂的问题。
对比今年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对汇率问题的表述为“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去年的表述为“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两种表述内容并不矛盾,体现了在复杂多变、风险较多的国际大环境里,我们作为一个大国,人民币持续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今年汇改定调为坚持市场化改革。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不会退回去,不会从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退回到以前不够市场化或者管制非常多的机制。
在市场化的机制下,人民币对某些货币比如美元,有一些贬值的压力或者进一步贬值,这是市场化的行为,而不是所谓的中国政府干预。
现在的形势是如果美元继续升息,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所有主要货币其实都有对美元贬值的压力。而如果我们有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出现这样的波动或者进一步的贬值,属于市场行为,不是*控,这个非常重要。
为什么要保持稳定地位?
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很稳定,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储备货币,我们在稳步提升。
这个大方向没有变也不能变。2015年人民币被批准加入SDR,去年正式加入,但是我们加入SDR是有义务的,就像当年我们进入WTO一样。人民币要保证市场定价机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要继续往前走。
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不能发生恐慌性的资本外逃。虽然我觉得中国不会发生大规模资本外逃,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一些资本项目的稳定性进行一些调控,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这个是正常的。
改革方向没有变!
汇率与宏观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互有关联。总理说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比如关于M2的增长等都很明确,比较稳健、中性,我认为这都是非常正确的做法。因为如果我们采取宽松的降息政策,而美国采取升息政策,这种政策上的差异可能会引起波动。
我的观点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我们的底线是保证不能发生恐慌性的资本外逃,也就是不能发生类似一些亚洲国家在1997-199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这个是底线,要坚守。
关于均衡汇率,我觉得在一个风险比较大,不确定性很高的国际环境下,人民币对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均衡点在哪,这个很难说清楚。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如果单讲一个均衡的汇率我认为不科学。
另一方面,光讲外汇储备我觉得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能说我们要保住一个怎样的外汇储备目标。
那么为什么有人担心说两万亿不够?主要还是前面提到的,如果发生了恐慌性的资本外逃,那别说两万亿,恐怕三万亿也不够。这就是我们说的底线是防止恐慌性的资本外逃。
为什么我对中国肯定不会发生恐慌性资本外逃非常有信心?看看中国的经济状况,政府的调节工具,最直接的就是看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讲政府今年对宏观经济的一些主要工作方向就可以知道。
第二我国也一直在说要防范金融风险。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这个,对防范金融风险爆发很有信心。如果没有金融风险的爆发,对投资者、对企业来讲,资本流入方面就不会有特别异常的现象。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没有变,动力没有变——还是靠消费、靠创新,改革的决心没有变——重点主抓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有了这些政策保障,中国经济在走过一段比较困难的转型道路以后一定会非常好。
我对政府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非常有信心。
笔者:凯胜解盘(微信ksjp888)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 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 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