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很可能会发现,在追求两个互不相容的目标时,被认为重要性低一些的目标将最终被牺牲。
这两个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似乎是既想通过减产来推高油价,同时又想通过增加出口来扩大市场份额,至少是在亚洲扩大份额。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地区,也是成长最快的地区。
问题是这两个目标中的哪一个最终会被放弃,沙特与俄罗斯什么时候才会意识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呢?
来自亚洲最大买家的原油进口数据显示,沙特和俄罗斯所面临挑战的严重性。OPEC与盟友在去年11月达成协议,在2017年前六个月将日产量削减180万桶。沙特与俄罗斯是这份减产协议的关键。
该协议为原油价格提供了初步刺激。OPEC和非OPEC产油国的部长联合委员会3月26日在声明中表示,同意评估是否应将限制供应协议延长六个月。
虽然OPEC及其盟友在确保各方高度遵守减产协议方面取得了成功,开启了全球过高石油库存下降的进程,但也为协议之外的产油国提高产量敞开了大门。
中国2月海关数据凸显出,在竞争对手想生产多少石油就生产多少的时候,OPEC及其盟友减产会面临多大风险。
今年2月中国从最大石油供应国沙特阿拉伯进口了477万吨石油,合每日约124万桶,较上年同期减少近13[%]。尽管2月进口量低于上年同期,但较1月的每日118万桶确实有所上升,这显示沙特似乎不愿限制对中国这一最大石油客户的出口销售。这是反对提价格而更看重市场份额的第一个回合。
中国2月从俄罗斯每日进口119万桶石油,较上年同期高出4.5[%],同时高于1月每日进口的108万桶。截至目前,这似乎是反对重价格、轻份额的第二个回合。
当然,有些同意减产的国家2月确实降低了对中国的石油出口,比如阿联酋,但这更多地是一种例外,而不是常态。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从沙特阿拉伯石油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从俄罗斯进口增长18.9[%],从安哥拉增长5.1[%],从伊拉克和伊朗分别增加26.2[%]和9.4[%],从委内瑞拉进口则增长39.6[%]。
这些数据并未显示这些产油国齐心协力限制对中国的原油供应;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
巴西扩大市场份额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自巴西的原油进口飙升了64.8[%]至39.2万桶/日,自英国的进口更是激增380[%]至12.6万桶/日。当OPEC和其盟友看到这些数据时,肯定高兴不起来。
虽说和今年前两个月中国814万桶/日的进口量相比,这不算大数字,不过却表明,但如果感到受到了OPEC和其盟友减产的影响,中国愿意、并且能够从其它国家获得原油。
身为亚洲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的印度,情况也差不多。
据汤森路透供应链和大宗商品预测编制的船货追踪和港口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印度自巴西的原油进口跳升176.2[%]至13.93万桶。
而11月减产协议在原油出口国中产生的影响并不一致。今年前两个月,印度自沙特的原油进口下降15.2[%]至78.99万桶/日,而自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进口则分别下降37.5[%]和27.3[%]。不过印度自伊朗的原油进口却猛增211[%],自阿联酋的进口增长19.7[%],自阿塞拜疆的进口飙升了220[%]。
中国和印度头两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表明,大体而言,头号产油国似乎都不愿削减对亚洲买家的供应量,而即便他们下调供应量,其他产油国似乎也乐于补上缺口。
未参与减产的产油国有能力填补供应缺口,是减产以提高油价的努力可能面临的第三个打击。
据周二在新加坡举行的阿格斯原油论坛上讲话的行业参与人士称,2月美国的原油出口量约为每日95万-100万桶。
在这些参与人士当中,一些人代表着美国石油生产商,他们预计这种出口水平是可持续的,并且还会在未来几年增长,因为鉴于低至每桶40美元的价格仍可获利,页岩油生产商、尤其是那些位于二叠纪盆地的生产商将提高产量。
美国页岩油行业仍是OPEC及其盟友头顶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虽然减产协议目前对减少过剩库存或许还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沙特、俄罗斯和其他产油国而言,他们最好寄望于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从而引发一次由需求带动的再平衡。
文/龙琦财经(唯一官方威信LQCJ88)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原油、贵金属、外汇、证券等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