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经济过度金融化的看法、衡量经济脱实向虚的标准,以及日本、美国实体经济泡沫化的历史轮回,时间跨度上百年。从而反思了对于中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危险。
回顾日本的整个发展和衰亡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走出了“完美的”倒V字型国运走势。所谓经济去实向虚的问题,核心是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脱离了实体经济,就会变成纯粹的金钱游戏。 现在的日本不能说是金融支配其经济,但金融也绝不服务于本国经济。重要的是,日本的国家性质已变,从制造经济体系的主导者变成经济-金融附庸,衰败的厉害。这就是过度金融化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危害。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日本的兴起和衰落。
日本人在二战之前,本身有相当强的工业基础。二战后,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概从五十年代开始到七十年代末,实体经济——主要是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它发展经济的资金,除了少部分来自于世界银行的贷款,大部分都是依靠日本国内自己的金融体系创造出来。在50-70年代这前三十年,日本体制最核心叫做“主银行体制”。
日本在战前,大部分大企业的所有权是家族性的,那时候的日本财阀是真的有名有姓的家族财阀,和今天的韩国差不多。金融力量虽然有集中,但仍然比较分散,银行家数一度上千。这一局面到麦克阿瑟接管政权后打散了,财阀拥有的企业就被“社会化”了。但是朝鲜战争的军需装备刺激战后经济复苏后,日本就形成了一种“主银行”体系,具体说来就是在战后初期大银行和大企业的股权结构都非常散的基础上,大银行买入持有一定比例的大企业股份(如5-10[%]),大企业则买入大银行的股份(如5-10[%]),这样互相持股。如此形成六大“圈子”:如三井、三菱、三和、富士财团等。
除通产省精英外,另一批精英群体就是企业家。
他们很多人是在战前或者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从事的行业基本大多是工业制造业。日本除了铁路系统等少数大型的重要国企以外,其它的制造业企业基本都是私有企业,战后其中很多大型企业变成上市公众公司。二战后崛起的一批企业家,很多是毕业于东京大学第二工学院的。这个东大第二工学院,其实就是战争时期的战争工学院,这批人有很强的工科背景,是围绕着一个关键环节来做企业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同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都证明,除了在工业化最早期也就是发展围绕纺织下游的服饰鞋帽制成品之外,大部分工业发展都不遵从所谓比较优势。甚至连纺织业本身,它的上游,也是技术密集型的。除非这个国家只愿意成为某个国际体系的附庸。最近一些想学习中国的穷国,这个定位倒是可以,但日本、韩国进而后来的中国肯定不是这么定位的,韩国、中国台湾都要谋求在某个领域掌握世界领先地位,日本、中国的定位是在尽可能多的领域乃至全部领域实现追赶、反超、领先。所谓比较优势,在技术性主导产业升级中几乎看不到位置。经济发展面临的是一个相对未知的世界,驱动力是企业家——经济世界的主导人物对世界趋势、脉络的把握,构想。要实现它肯定是要有政府力量的配合,而且是越来越需要,但难以事先精确勾画。整个过程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
日本这个体制是怎么被打破的呢?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八十年代,始于早中期。到80年代初,日本金融体系比较简单,没有今天西方金融的那么多复杂的机构、金融工具。它可以直接发债券。发行债券,即便日本的银行机构作为承销商,也只能赚一次性的中介费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每年收贷款利息——债券利息都由债券持有者拿走了。尽管有一些债券是由银行拿的,但压力还是存在的,而且债券利息率一般比贷款利率更低。
这样,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大型实体经济企业不再需要贷款,甚至把过去积累的贷款存量还掉,这就发生了金融脱媒。大型银行就需要找新的业务,这就把大笔贷款投向建筑业-房地产公司,让他们去购买土地。还有大举开发个人购房抵押贷款。这样日本的银行业就快速膨胀。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第二个现象是很多实体经济的公司,在手上积累了一笔钱后。开始让财务部搞“理财”、“投资”,主要就是炒股,兼及炒房。这个事情主要是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出口相对不好做了,企业自发寻找其他的经营之道。日本本来就有相互持股的传统,某个公司的股价上升后,持有它股价的公司立刻感受到由于金融资产重估带来的“利润”。
这么一搞,日本从很短的时间内,大概从1983年开始,1985年以后加速,到1989年,就七八年时间,从一个发展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国家,变成了全体公民都唯股票、唯房地产疯狂的国家。再下去就是很惨烈的下跌了——事情到这个地步,期间,主要靠的是日本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尤其是改善民生环境的支出来维持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和国内一些企业的经营。
21世纪前7年日本搞量化宽松,有一点点些微的反弹,但到2008年以后又下去,直到2009年再启动日本版QE,到2013年是安倍经济学,片面创造基础货币,但本国国内流通的货币一直没有起来——因为社会没有这个需求。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这二十五年,日本整个发展是“内卷化”的,雄心壮志消失了,日元国际化消失了,原来囊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的雁阵模式在90年代中期就瓦解了。日本分裂成三个日本:第一个日本是国内财政支持的日本,环境是搞的不错,但人口老化,没有活力;第二个日本是实业出口型日本,代表是丰田汽车,这个日本在21世纪创造了以美国国债为主体的巨量外汇储备(但当年日本的日元国际化雄心是可以不需要外汇储备的,本国货币就具有国际支付能力);第三个日本是服务于国际金融投机力量的日本,由1997-98年金融自由化和2001年起的量化宽松共同造成:日本维持零利率,日本的银行为国际投机者大量提供日元贷款,服务于套利交易,创造的日元在海外投机市场流动。日本经济退出国际舞台了!!!
笔者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天然气,白银,铜以及股票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重视本人的文章。添加薇信:yhyh1715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