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大交易所新推出的“资金前端控制制度体系” ,或将限制“游资”在次新股上强势抢筹与封涨停行为。
3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上交所在回答媒体问题时指出,为防范交易参与人发生巨额非正常买入造成的市场异常波动风险和交易参与人资金控制失效造成的资金交收风险,根据中国证监会部署,中国结算会同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积极开展了证券交易资金前端风险控制的研究论证工作,在此基础上起草了相关规则和细则,形成了“一个规则、两个细则”的资金前端控制制度体系。
从接近游资的人士处获悉,此次限制可能主要针对的是抢筹次新股的封板游资,尤其是拥有次新股底仓的游资。
据了解,资金前端控制制度是指在不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的情况下,由沪深交易所、中国结算对相关交易单元当日买入申报金额实施总量控制的制度。此项制度的引入,旨在不影响上述机构正常交易的情况下,强化对相关机构的风险管理,维护市场公平。相关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这种先天优势使得游资一方面可以在新股未开板时就通过快速通道抢得筹码。另一方面,通过大额申报行为可以将次新股牢牢地封死在涨停板上。新股上市后动辄十数个涨停板或与此二者有关。
具体来说,某游资在新股上市之初就通过交易单元的特殊通道以大额申报的方式抢筹,当有持股投资者卖出时,按照交易规则该游资极有可能获得这些卖出的筹码。市场上大量抢筹游资的大额申报单,共同构成了封涨停的报单,使得上市新股很难打开涨停。
据《证券时报》报道,有游资不做技术分析,不搞基本面研究,使用独立交易单元抢筹未开板的次新股,就在8个月时间抢到11只新股,400万本金滚到800万。
在本次新股行情爆发前,获得交易单元通道不难,费用也低。《证券时报》接触到的游资方人士表示,在2015年拿到独立交易单元的时候,整个营业部都没人要,谁愿意给通道使用费就给谁,一年的使用费只要15万元。 但在新股火热后,抢新股策略紧俏,即便付出几十万元的使用费也有利可图,独立交易单元也成为了稀缺资源,营业部会对客户提出各种具体要求,包括资产规模、全年交易量、佣金费率和通道使用租金等。
此次沪深两大交易所新推出的“资金前端控制制度体系”主要限制的,是大额申报的总额,虽然对于交易单元抢筹不会有太大的限制,但将限制市场游资的申报金额。此一变动或将改变市场上次新股连续封板的资金报单总额,并进一步改变次新股连板的生态环境。
笔者目前主要从事大宗商品(黄金,白银、原油、沥青、天然气、铜)、股票、期货、外汇等,目前是《南方财富》《纬度财经》《搜狐新闻》《亚洲财经》《环球外汇》《东方财富》《金十数据》《同花顺》等多家财经媒体、博客、论坛特约撰稿评论分析师,本人集经验分析之大成、创价值操作之精华、引经据典开创行情数据价值操作法之先河,精通168均线和312均线布局中长线。本人微信:qilin9487
撰文/麒霖财子 指导V信qilin9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