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拼命烧钱 还是斗不过支付宝与微信支付
落地生根十五载的银联,已是我国银行卡支付清算领域的巨人,但在移动互联时代和支付技术革新的浪潮下,银联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3月26日,在银联成立十五周年之际,银联总裁时文朝发表了致辞,他提出,银联在移动互联时代未能占到先机,原因在“最后100米”上,这将是银联未来要重点攻克的难题。不过,在支付市场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分食近九成的情况下,银联的“最后100米”或许也将是最难走过的距离。
钱海芝麻注意到,与第三方支付相比,“银行系”二维码个人付款、收款均无手续费,且个人间交易资金实时即可到账,银行系的二维码在手续费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然而,作为二维码支付的后起之秀,银行的扫码支付推广却没有想象中那么迅速。
移动支付纪元银联失去“话语权”
失去话语权的银联
2012年,我国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有8.9万亿元规模,银联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线下商家使用POS机的费率大概在1[%]左右,但在线上业务方面却难觅“话语权”。
很快,移动互联网爆发,为互联网支付带来更肥沃的土壤。虽然银联当时已相继推出了“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移动支付”,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在线上支付市场构筑起很高的门槛,并积攒了强大的客户群。
更让银联始料不及的是,这些第三方支付企业跑马圈地的速度非常之快。痛失线上支付之后,银联的线下业务也开始被吞噬。2012年3月,支付宝打响抢占线下支付市场的第一*,宣布将在三年内斥资5亿元布局线下POS机业务。虽然该业务不久就被央行喊停,但随后而来的二维码支付,成为抢占线下支付“蛋糕”的最大武器。
2015年下半年,支付宝、财付通等在二维码支付领域开始发力,并屡屡拿出真金白银的红包和优惠活动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增强用户黏性。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二维码支付就已跃升为移动支付的重要方式。业内人士指出,非银行支付机构全年接近百万亿元的网络支付规模,首度超过去年全年GDP。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是借此反超银联,站到了支付市场的前列。来自比达咨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按照市场份额算,2016年支付宝以52.3[%]居首,财付通以33.7[%]位列第二,两家支付巨头占据近90[%]的份额;拉卡拉、百度钱包、京东支付等位于第二梯队,瓜分到13[%]的市场份额;包括银联在内的250多家支付机构市场交易份额占比仅1.4[%],被列入其他。
银联并非没有动作。继2015年“双12”推出“云闪付”之后,银联又支持多家银行的Apple Pay、三星Pay、华为Pay等,引导银行扩大NFC支付市场,但效果并不明显。
利用优势艰难抢占最后的“100米”
银联在新支付标志
在支付宝与微信的二维码支付应用已经非常普及的情况下,银联于2016年12月12日正式发布了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该标准的发布是银联联*员机构推广与应用二维码支付的第一步。
事实上,在此之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已经推出各自的二维码支付产品。除了支付宝与微信已有的收付款、转账外,大多数银行的二维码支付产品还可完成扫码取现。这意味着,现在出门无需携带钱包,一部手机即可走遍天下。
据相关媒体粗略统计,目前已经推出二维码支付或二维码转账的银行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等。
以某国有大行发布的支付产品为例,该行的支付产品是整合了现有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的全系列产品,具备钱包、二维码、全卡付、云闪付、随心取、好友付款、AA收款等功能。其二维码产品支持二维码付款、二维码付款、二维码取款等功能,支持主扫、被扫,付款码每分钟动态更新,保障用户账户安全。
难以撼动支付宝、微信地位
支付宝、微信支付成霸主
虽然工商银行等与商家合作推出了许多“超市消费满100减50”的相关优惠活动,意图在消费者中造成影响,但据媒体调查,相比于支付宝和微信两大线下支付巨头仍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消费者尽管注册了手机银行,但是却因为不了解或觉得麻烦而放弃使用,有不少顾客在收银员介绍使用方法后,仍婉拒并表示“下次再考虑”。
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商户和客户对于优惠活动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营销推广过程中,银行相对于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有一定劣势,但是同第三方支付机构相比,银行的支付环境会更加安全,业务操作也更加规范,银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寄语:
“ 若是止盈,叫做精彩;若是止损,叫做经历。”
经的住繁华、耐得住寂寞,顺其自然,总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趋势!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 、心态 、策略,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操作手法与思路。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欢迎添加本人薇信:xuck666 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