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购买理财产品的人也开始不计其数。这些金融投资表现在不同形式上,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骗局在这五花八门的投资交易中频频上演。那么我们改怎么去辨别这些骗局呢,芊书就按照理财产品的分类为投资者来总结了一套金融投资防骗指南:
1、银行机构
银行作应该是投资者最熟悉不过的金融机构,且被称为安全系数极高的银行理财,但即便如此,也存在许多骗局。“假银行”一词在不少的新闻报道中都有提及过,这也是这金融骗局中的重之一点。“假银行”一般是以短信的形式借银行口令升级‘积分兑换和亲友求助等来实行诈骗的。早些年,在银行机构还没又发展太过普遍的时候这种“假银行”现象几乎是没有出现过的,但随着近年来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和商业以及外资银行数量的增加,很多“假银行”也浑水摸鱼开始暗地兴起。
经常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知道金融行业中的潜规则“飞单”一词,这是银行的客户经理在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收益太低的时候从而推荐的一系列保密理财产品。投资这些产品的收益相比较普通理财产品的收益会高出很多,而且也会有一定的安全承诺但必须保密。很多投资者听到利好的收益,不管熟悉不熟悉,稀里糊涂就买了,这是极其不理智的做法。这些称之为“飞单”的产品很有可能是风险极高的基金或者是私募产品,运气好的时候的确能所愿地得到理想的收益,但若一旦出事,银行是不会承担责任的。
防骗指南:固然银行是安全系数极高的银行理财,但投资者也不能看见“银行”二字就觉得极有保障,选择规模大而且知名的银行机构。在投资中应理智分析那些理财产品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能被高额的收益而冲昏头脑。最后,在签订任何合同的时候要仔细查看合同内容是和说法一致,别跌入文字陷进里。
2、假私募基金
大部分投资者一般都是选择购买公募基金,因为公募基金的运作的是透明的,这些公募的收益也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基金管理。而私募相对公募而言是不同的。在国内,私募基金还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也可以免除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注册程序,和公募基金相比较门槛是较低的。规模小、没有高要求的信披,所以违规的空间也很大。
私募基金通常分为三类:产业私募基金、证券投资私募基金、风险私募基金。
而“假私募”,就是一些假装自己的深高莫测的操盘手、专家的人打着私募的名义对投资者实行诈骗,而他们发表的一些盘面分析和资金投向都是为了打造自己“股神”的身份而虚构出来的。
防骗指南:要清楚就算是私募,但在政策上规定对其的投资门槛是为100万,合格的投资者的要求是金融资产300或是连续三年的年收入不低于50万。若是遇到几万或是几十万就能投私募的,呐定是违法的。
3、P2P骗局
P2P骗局或许在不少投资者看来都是耳熟能详之一了,P2P本身是一个没有利弊之分的金融工具。也受这点影响,国内不少P2P机构发生了本质上的偏离。
第一种是很多民间金融机构为了“洗白”而转变为互联网科技金融机构。
第二种是以“自融”为目的将客户的投资吸入到特定的业务和产业中。
第三种就是以一些非法的手段,比如假标、资金池和高收益手段来骗取投资者的资金。
以上主要存在的三种变质的P2P机构都是以P2P作为载体通过部分投资者心中贪婪的念头而实行诈骗的,“高息”是投资者认为的收益点,但是平台要的是本金。
防骗指南:要铭记P2P交易是通过线上操作的;“贪”字为憋,明智选择平台,时刻关注平台动向。
姚芊书寄语:金融投资理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投资者们要擦亮眼睛。另外,劝解一些可能投资之路不太顺利的朋友,前期的亏损,不代表后期的亏损;前期的获利,不代表后期的获利。所以,亏损的朋友不要气馁,获利的朋友不要自满,让自己以平和的态度理性的投资。其实,生命不过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日夜虽能更替,但是,昨天如水,逝而不返;今天虽在,正在流走;明天在即,却也来之即逝,只有放下昨天,珍惜今天,才能无悔明天。更多内容请添加姚芊书釦釦:1719497446薇-信:zh59466或加入黄金-白银-原油VIP-qun:516467597注明【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