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就直接关乎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朝向,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就在全世界都在猜测特朗普何时会对中国下手的时候,特朗普开始行动了。近来,特朗普频频对中国企业下手,到底背后有何深意?特朗普又开出了什么样的新的要价?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特朗普
首先我们讨论下他最近对中国的两个动作:
一、台媒称,美国右派媒体布赖特巴特新闻网24日报道,美国海军已多次提出挑战中方南海主权的自由航行任务,但特朗普政府至今没有同意。美军已5个月未在南海实际挑战中方主权声索。
二、当地时间3月24日下午,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已决定对违反禁令向伊朗、朝鲜和叙利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设备与技术的11个单位和个人实施制裁,其中包括6家中国公司和3名中国公民。这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对中国公司和个人的第二轮制裁。
这两个态度,一松一紧,都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态度选择。那么,特朗普对中国这两个不同的态度有何内涵所在?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目的呢?
首先,有必要说明,美军并非没有来南海,之前美军航母就到南海巡航了,中国军舰也监视了,菲律宾防长还登上了美军航母。只是,美军航母并没有对中国进行挑衅,没有硬闯中国南海岛礁的12海里。在小编看来,特朗普不批美国海军在南海挑战中国有两个原因:
一、特朗普当前的战略重心不在南海。
在南海,美国战略回旋的空间实际上很小,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实际上已经彻底失败了。如今,菲律宾已经不再愿意当美国的打手,反而和中国关系快速拉近,越南更不敢,美国如果想在南海冲击中国,必须自己赤膊上阵,这对美国来说现在毫无益处且风险很大。
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当前的重点根本不在南海,而是在中东和朝鲜半岛。中东,瞄准的是叙利亚、也门和伊朗,半岛则主要是因为美国要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所以,现在美国暂时根本顾不上南海。
二、白宫也一直在酝酿“习特会”,不想破坏大氛围。
“习特会”绝非中方一头热,而是双方都深知中美关系对彼此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现实利益,也关乎到双方在世界范围内的战略利益,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绝非说说,而是双方的共识。为什么奥巴马政府愿意和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特朗普的国务卿蒂勒森先生又为何强调“新型大国关系”中方一直提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16字方针?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中美若对抗,那是对中美都有害而无利的事。当然,和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没有博弈,中美关系必然是竞争与合作并行。所以,“习特会”是中美共同的酝酿。
要推动“习特会”,中美之间不能总是剑拔弩张。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虽然对中国战略危害更大,但毕竟是隔着韩国的间接博弈,并非中美直接冲突。南海则不同,南海如果美军直接闯岛礁12海里,那就是中美直接对抗。“萨德”问题本就引发了中美的激烈较量,南海再直接与中国对抗,保不准就擦出什么火花。一旦有意外,“习特会”就搞不成了。所以,美国也知道利害,在至关重要的“萨德”问题上加速推进部署以免夜长梦多,在南海有危险但却没有眼前利益的事推后做,这和我们自己平时处理事情的逻辑是一样的。
然而,一方面在南海问题上有所保留,另一方面有连续因伊朗朝鲜和叙利亚问题针对中国的公司和个人进行制裁,白宫这是几个意思?在小编看来,美国这么做有三层含义:
一、在“习特会”前向中国“提条件”。
马上将“习特会”,中美双方免不了在敏感问题上讨价还价。很显然,美国需要中国配合美国一起向朝鲜施压,迫使朝鲜在朝核问题上做出一定让步,在萨德部署完成后压制住朝鲜。另一方面,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也制裁中国,就是要抑制中国在经济上、军事上对伊朗和叙利亚进行支持,因为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在和俄罗斯顶牛,中国对叙利亚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对美国不利;针对伊朗,美国的制裁则是试图遏制中国对伊朗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支持,因为美国的最终目标是伊朗。
在“习特会”之前连续制裁中国公司和个人,就是给中国上眼药,要中国减少对朝鲜、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如此美国即可放松在南海对中国的挑衅。
二、部署“萨德”、制服朝鲜,尔后专心怼中东,这应该是美国的重要谋局。
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已基本板上钉钉,向中国让步撤出概率不是很大。只要形成既定事实,哪怕韩国换的新总统反“萨德”,翻盘也很难很难,除非中国逼得美国做出让步,但现在情况看起来也不像。
美国一方面借朝鲜核导计划完成在日韩的“萨德”部署遏制住中国,然后再迫使中国压制住朝鲜,那么东亚方向暂时就妥了,这应该就是特朗普政府的计划。尔后,特朗普政府就可以专心在中东干大事了。
小编推断特朗普目标是要引发中东代理人战争,特别是沙特与伊朗两个阵营之间,针对美国来说意义重大。然而,如果不把中国遏制住,美国在中东与人较量之时,中国就可能在西太平洋对美国构成压力。在这种逻辑支撑下,美国需要先压制住中国,然后再在中东展开大的行动。
基于这种个逻辑,特朗普政府才对中国一松一紧,又软又硬。
三、从中东向中亚,最终目标是切断“一带一路”,包围中俄。
如果美国真的在中东实现了推翻伊朗政权的目标,或者让代理人战争打得一塌糊涂后美国能收拾残局,将俄罗斯进一步挤出中东,那美国必然由中东向中亚直到东欧形成一个阻断“一带一路”的战略屏障。
美国拿下伊朗,目标是彻底控制整个中东,而控制整个中东归根结底是要进一步控制欧亚大陆。要控制欧亚大陆,就必然采取阻断“一带一路”战略的措施。那么,一旦这些措施都搞定了,美国又必然会推出将中俄分化、遏制在欧亚大陆上的新冷战战略,把中俄都耗死在大陆上,如此控制海洋的美国就可以继续控制世界,继续维系霸权。
当然,对中国来说,美国的算盘打得精到,但中国不可能按照美国的路子走。中美可以考虑合作遏制住半岛核问题,但一定要维护半岛稳定,并且美国需要撤“萨德”。至于在伊朗、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有自己的立场和评判,不是说美国搞几个不痛不痒的制裁就可以实现的。中国,该干嘛还是会干嘛,美国的制裁无用!
中美关系之间的核心利益
中美关系中双方的收益点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收益变量就是所谓的“核心利益”。中美关系的底子,换一个表述,就是中美关系中,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而中国的核心利益,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从中美正式建交开始就一直未变。
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大陆从WTO中获利颇丰。从执政角度,不仅仅获取了绩效合法性,而且,一个暗藏的利益是,从紧密的经济联系中,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承认,某种意义上,美国还通过顺差的方式输送着绩效合法性,“中美国”的说法是这一关系的生动描述。在奥巴马时代,人权外交的声音日益式微,解决陈光诚甚至成为希拉里值得一晒的功绩,而她只是被迫接手了这个扔给她的烫手山芋。从这个意义上,是紧密的经济联系,经济利益压制了美国政治精英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话题。
然而,特朗普并不是建制派精英。
特朗普政府的新要价
中美国之间的经济绑定,贸易顺差,“90[%]的利润被美国拿走”,但却被特朗普从美国蓝领阶层、失落的白人中产阶层的角度进行了负面评价。这就意味着,玩家中有纳瓦罗这样的持强硬贸易观点的人时,中国的出价会被低估。另一方面,当桌面上的玩家有着特朗普、班农这样有着强烈的价值观的玩家时,妥协并进而承认中国核心利益的成本会被高估。
此消彼长,特朗普报出的经济利益的要价就会更高。从这个角度,前段时间,特朗普用“一个中国”原则做交易,不过是把中美建交时候的交易重新报价,或许,这是一种试探性要价技巧。而特朗普或许会加码奥巴马曾叫停的10亿美元对台军售,则可视为另一种要价方式。
任何一个国家,其内部利益存在巨大的结构性分层,就很难避免其他国家利用这一点不断要价。核心利益的排序,意味着交易的空间。特朗普以及他的团队,即便现在没意识到,或仅仅是直觉性的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马上也会从中国政府的反应中清晰的意识到这一点。
既然中国存在意识形态利益首要利益,既然中国仍然需要全球化,既然中国还相对弱势,贸易弹性更小,那么,不被旧均衡束缚的人很可能会提更高的要价。要价变了,收益函数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个时候,旧均衡就会向新均衡变迁。所以,不管是朝鲜问题、台湾问题,还是中美贸易问题,变化才刚刚开始。
面对新的要价,如发生贸易对抗时,经济回缩,这就意味着“中美国”经济绑定减少,价值观议题会更猛烈的,以多种形式,在多个地区,多个领域冒出来。对中国而言,满足对核心利益的要价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满足要价的后续影响。这个要价过程,称之为妥协也好,付出也好,或者贸易平衡也好,总之,“买买买”是一个再次绑定的好办法。
但是,但对中国而言,这些政策的后续结果并不积极。增加进口,会冲击国内经济与就业;放开保险、银行等法治密集型产业,必然对法治与透明度提出进一步要求。另一种办法是,正如中国的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政也是外交的基础,应对特朗普的新要价,敢于还价,能够承受贸易战后果的另一个方法,是缩小中国核心利益几个层次之间的距离。这似乎殊途同归。
综上所述,中美会继续谈合作,但也一定会有博弈和较量。接下来,中美关系不会很好,但也不会太差。只是,相比过去,博弈会更加激烈,对抗会更加脆裂。
笔者巧晴点金主要专注国际经济,投资更需要顺应趋势同时对黄金,原油、沥青、白银、天然气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投资等商务合作请加(薇,信xqxq658)(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