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腾讯发布了2016年财报,显示去年实现全年营收1519.38亿元,同比增长48[%]。净利润414.47亿元,同比增42[%]。
良好的业绩让腾讯股票大涨,总市值21342.76亿港币,折合人民币约1.892万亿元,超阿里巴巴2458.38亿美元(约人民币1.692万亿元),成为市值最高的新兴市场上市公司。
虽然市值被超过,但阿里巴巴的成绩一样不难看。今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7财年的第三季度财报(注意,只是一个财季):
集团当季收入同比增长54[%],达532.48亿元人民币;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达465.76亿元人民币。当季集团总收入、经调整盈利、每股盈利及移动月活数量等多项指标均超越市场预期。全年的财报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会公布。
但即使是这样,各投行认为这两家公司至少还有65[%]的涨幅。最乐观的是摩根大通,其认为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的股价较现价分别有65[%]和78[%]的上升空间。
为何会如此乐观呢?
原因有二。
首先是,两家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潜力开始凸显。
摩根大通在一份报告中估计,到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收入有望每年增长44[%],达到人民币4600亿元。
而阿里巴巴和腾讯将占据50-60[%]的市场份额,拿下半壁江山。
这得益于在线支付的发展。摩根大通估计,在线支付提供商的收入预计将每年增长42[%],到2020年达到人民币2020亿元。而阿里巴巴和腾讯在这个领域已经遥遥领先,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总计市场占有率高达90[%]。
另一有利因素是在线消费者贷款。这是金融科技行业的第二大领域,预计2020年在线消费者贷款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人民币6580亿元,贷款发放机构的总销售额可能达人民币780亿元。拥有4.39亿活跃买家及其交易数据阿里巴巴在这方面有足够的潜力。
因而根据两家公司的市值将较当前水平再增加3260亿-3910亿港元,股票基于2020年利润,市盈率为25倍,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其次是,两家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布局开始出现回报。
这两天,马云在马来西亚见证eWTP落地,是阿里帝国全球布局中的一部分。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在全球开店,不仅把海外商品引进来,也把中国商品卖出去。此外,蚂蚁金服在通过一系列海外收购,在逐步打通上下游。
而腾讯的海外布局直接就是大手笔收购,连续收购了九家海外游戏公司,包括86亿美元拿下Supercell等。此外,还有若干在初创领域的投资,使得腾讯在海外科技界成为一支重要的投资力量。
国际市场对两家公司来说意味着,有再造一个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可能。而且这两家中国公司的打法,在海外并无强劲的直接对手,有很多想象空间
文/分析师佳人点金【微信JRDJ66】、上海黄金交易所研究员,系AFP金融理财师。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国际大宗商品,股票,外汇,贵金属等进行前瞻性分析,上海黄金交易所是全国唯一合法从事黄金白银交易的国家级交易所,每天免费指导,简单快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