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些年,楼市一直都有为了避开限购不惜离婚的例子。近期北京假离婚再次爆发,借此规避政策中居民“家庭名下”字眼,享受首套房政策。这种畸形的事情会长久?这不,央行出手了!
要论楼市,首先得说北京。不仅房价在国内一枝独秀,就连楼市调控也是领先全国。这不,又出了一个新政策。假离婚没用了!央行管起了假离婚。离婚一年以内的房贷申请人,各商业银行应参照二套房信贷政策执行。也就是假离婚在一年内再买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这下好了,别说假离婚,就算真离婚也要等一年后才能买房了。
也不仅仅是北京,最近一线城市都相继进入了“离婚模式”。针对限购政策,房地产中介会热情的建议你:要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啊?先离婚啊。在售楼处,销售员会笑着劝你:离婚吧!这样就不限购了。于是在民政局,有很多的夫妻拉着手挽着腰,全家老少高高兴兴的一起去办离婚手续。就差敲锣打鼓放鞭炮,豪车队伍红地毯了。看起来敢来离婚的才是真爱,情比金坚啊。
想离婚买房?央行出手了
这次不再是住建部门,央行亲自过来“补刀”斩断假离婚这条路。不过虽然假离婚这条买房产业链终于歇菜了,但是那些真离婚的也要哭瞎了。都已经混到净身出户的地步了,却连一套房子都不了!
这表明在利率折扣减少后,调控政策继续收紧,而且全面打击了过去的部分灰色信贷,银行未来贷款额度收紧,价格上浮,放款放缓将成为常态。
一则谣言让上海掀起了离婚抢房潮
早在去年,上海就掀起了一股离婚潮。这股潮流火到什么程度?由于想离婚的人太多,上海徐汇区婚姻登记中心不得不采取“熔断措施”:每天限号60个。民政部门每天限号才能保证登记处不被挤爆。离婚登记大厅里没有一丝的舍不得或者生气情绪,所有人都是以一种似乎都对未来充满着期待的表情瞪着工作人员。
有人在网上发布亲身经历,“离婚的吧?”门口保安看都没看一眼就直接塞了张纸条“上午已经没号了,这是下午的,一点半再来排队吧。登记中心被挤得鸡飞狗跳的都是因为一个传言:上海即将*新的限购限贷政策。“离婚不足一年,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情况处理”。更离谱还有传闻说“离婚两年后方可购房”。
是的。就是因为买房!随着谣言重的日期越来越近,上海的离婚和买房都进入白热化阶段。不仅多个婚姻登记中心被挤爆,连房产交易中心也开始人满为患了。要不是保安全力维护秩序,估计门板都要一天挤掉一次了。
谣言起来了就分不清真假了,为了避开可能的买房限购、避税、享受首套房低首付政策。不管是买菜大爷还是广场舞大妈,上午离婚挤爆民政局下午买房挤爆交易中心。
实际上,管你是假离婚就是真离婚。一旦登记离婚了,弄假成真就惨了。想靠提前写好的“忠诚协议”作后盾,也难保会出现人财尽失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你离婚买房
“你们也离婚去啊?”隔壁阿姨大嗓门隔着老远就打招呼,“现在过去人很多,我们排了两小时才办好”。新婚不到半年的陈先生与妻子要去离婚,陈先生低头笑着回了句:“楼市政策传言要改了,离了方便买房,顶多到时候再结呗!”
“男方与女方感情破裂,即日起两人正式离婚……”登记人员用发干的喉咙重复着上午说了无数次的内容, “下一个,121号!”登记完后陈先生与妻子就急匆匆的赶往房产交易中心。
上海这家婚姻登记中心大厅这些天都没有空过,上周末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协议离婚高峰:浦东周六一天超过近百对夫妇协议离婚,杨浦则有97对夫妇协议离婚,是平时的三倍。从大厅门口看上去,有父母带着子女离婚的,也有子女带着父母离婚的,还有推着婴儿车,祖孙三代来办的。
“现在离婚也要排队,跟80年代排队买东西一样嘛。”老头70多岁,还没来得及弄明白为什么离婚之后买房能省钱,儿子就催着他和老伴儿来离婚了,“反正是给孙子买房,别问啦!”
门口在换广告牌的三个工人在讨论着为什么离婚的人这么多。一个四十多的扶了扶头上的安全帽,感叹一句:“哎,有钱人就是能折腾!”
笔者青凌财滙不仅是一位外汇金融分析师,同时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经济大趋势。本人认为投资体系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态,投资策略,以及资金风险管控和操作手法,思路。青凌本人主要专注于外汇现货贵金属投资,对黄金,白银,原油、沥青、天然气、股票等外汇大宗商品有深入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如果你操作不顺投资经常资金缩水或者有兴趣却无从下手,那么你一定要关注添加本人。【薇信 cansq588 】(长按可以复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独特分析视角,让你在这个行业中稳健获利。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