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流行岁末盘点,对韩国来说,2016既是“地震年”又是“丰收年”。“地震”是指朴槿惠政府因为特权事件而名存实亡。可惜的是,韩国代总统黄教安比朴槿惠更加强硬,不断催促军方尽快部署“萨德”系统。
“丰收”则指的是韩国虽然没完成既定的GDP增长2.8[%]的目标,但也不乏亮点,尤其是外国游客数量达到破纪录的1720万人,相当于韩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提振了韩国经济,也扩大了韩国政府的试错余地。因此,“海外探客”认为,2017年还会延续2016年的态势,韩国方面会更加有恃无恐、更加强硬。
因为在2016年访韩大陆游客达到800万人次,香港游客也超过了60万人次,台湾省游客超过80万人次,合在一起计算的话,中国访韩游客已超过940万,暴增30[%]以上。来自中国的游客成为韩国旅游业和韩国经济的救命稻草,韩国政府已经打算为高端中国游客提供“韩流签证”。
如今的韩国已经离不开中国游客。根据2016年8月的数据,2015年访韩中国游客创造的经济效益就比2011年增加了3倍多,为韩国创造了20万就业岗位,经济效益超过1600亿人民币。在2016年,这个数字恐怕将超过2000亿。照这个趋势,2020年左右,每年访韩中国游客将达1500万人次,消费总额将高达500亿美元。
众所周知,韩国趁“非法仲裁”公布之时“趁火打劫”,宣布部署“萨德”系统,因此江湖上就流传“限韩令”而中方则一直否认其的存在。不过,探客发现,那段时间“韩流”的确风光不再。
然而几个月过去,韩国方面损失并没有预想中的大,而中国游客对韩国的热情反而愈加高涨,这就让韩方产生了“占了便宜还卖乖”的狭隘心理。韩国外长就公开教训民间人士要有“大局观”,没必要高估“限韩令”的作用。
韩国部署萨德致使中韩关系变冷
在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后,中国推出了“限韩令”,此次又加强了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力度,这对韩国内容产业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预计未来发展空间将受到大幅挤压。
韩国艺人在中国遇冷
针对韩国媒体的所谓“限韩令”报道,中国外交部曾指出,没有听说所谓的“限韩令”,中方对中韩之间的人文交流一直持积极态度,但大家能理解,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是需要民意基础的。
中方同时还强调,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国民众也对此表达不满,相信有关方面应该注意到了这种情绪。
最近,“限韩令”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有人惊呼:以后见不到韩国欧巴了? 消息有点儿蹊跷。一方面,境外媒体、尤其是韩国媒体高度关注,因为他们听说,部分涉韩影视娱乐节目近期在中国播出及*受阻,怀疑这与北京不满萨德有关;另一方面,消息的当事方,也就是中国的广电总局,至少到目前为止依然低调。
到目前为止,根据各方消息,“限韩令”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传达的层面,没有明文指示*。但毕竟当口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资本和内容市场。
大家都知道,自从韩国宣布部署“萨德”系统以来,中国政府已经表示了明确的反对(事前也一直反对),认为会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态势。这一点,侠客岛已经多次解读过。
如果说“限韩令”跟萨德完全有关系、或者完全没关,其实都有点儿说不过去。而如果我们把它视作中国对韩反制措施的一部分看待的话,事情或许会有更深层次的呈现。
若“限韩令”是真的 会对中韩两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毫无疑问,受损失的企业、个人中,有中国的,也有韩国的。相对于可能受损的中资企业来说,韩国的利益可能更加攸关一些。毕竟,在2013年,文化产业在韩国的GDP中占的比例已达15[%]。
其实,无论是娱乐、文化还是旅游、经贸,一旦有限制措施,并非是因为中国人抵触韩国相关的行业,而是因为其纳入了国家利益、外交措施的一整套体系考虑;
即使有相应的“惩罚”,也不一定会朝着中韩关系破裂的局面推进,而是让其在感受到一定“烈度”的情况下,反思其政治政策对于中国核心利益的危害,以及政府决策可能对本国经济、民生事业造成的影响。
笔者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天然气,白银,铜以及股票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重视本人的文章。
添加薇信:mxmx1912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