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经济时报称,在考虑了印度的其他几个邦后,富士康有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买下1200公顷土地,将投资100亿美元建新的*厂全用于生产iPhone。据悉,富士康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设10至12座工厂。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位工业部长曾对媒体表示,富士康之所以要选择在印度建立 iPhone *厂,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力成本上升。
苹果 CEO 蒂姆·库克表达了对印度市场的信心,他认为如今的印度市场就像是10年之前的中国。
这将是手机*业的标志性大事件,意味着中国的*优势逐渐失去!
总理莫迪:要取代中国*!
2008年前,印度经济获得了9[%]的高速增长,但全球金融危机后,增长下跌到6.7[%],后来又回升到7[%]、8[%],2011、2012年又接连降到4.9[%],2013年继续降到4.7[%]。
莫迪总理上台后,大刀阔斧提出了十多项改革目标,立言要把21世纪变成印度的世纪,要把印度变成一个强大国家。特别高调启动“印度*”计划,提出将印度打造成新的“全球*中心”。
12亿印度人也已经堵到家门口了。浦东国际展览中心,很多印度人都在搞大展台,专门承接适合空运的小东西,主要是衣服牛仔裤上的花边和小珠花饰品等机器无法批量生产的手工*品。由于体积小重量轻,适合空运。报价只有国内的一半(印度人工便宜),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生产商咨询。
印度已禁止从中国进口牛奶、乳制品,以及部分移动电话和其他一些商品,原因是印度方面发现这些产品“不达标”或不符合印度的安全准则。近几年来印度利用在低油价这个好时机飞快的发展国内经济,从而带动印度*推向全世界。
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认真看待印度*业,那里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但投资印度并不意味着在该国开展业务变容易了,而是显示出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难了。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曾撰文指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中国正经历*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需求要素再不改变,中国*过不了几年将会消失。
中国*业究竟被谁打垮?
曾几何时,“中国*”曾是国人的骄傲。凭借成本低廉等优势,中国曾一度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中国*业,人口红利也曾一度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风云变幻,现在,“中国*”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中国*业的前景表示悲观。
现在,国内还兴起炒房和玩金融,这一点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1)税费:不能承受之重
社会保险33[%],企业所得税20[%],增值税17[%],个税累进,粗算10[%],贷款利息10[%],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好在近期国家忽然*了降税的政策,营改增让中国广大企业久旱逢甘霖!
外就是办公成本太高,这一点也是间接受到房地产的影响,比如现在在上海开个最小的公司,租最小的市区办公室,人工,房租,办工设备,税费,样样都贵,起步每年40万。十人公司每年要100万。这是最低标准,员工还十分不满意待遇。普通人有啥生意,能够在养活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还能够赚钱?
现在做生意真的很难的,不是开玩笑。炒菜,一个盘子赚8元,手炒断了,也赚不了多少。经常遇到刁蛮顾客,没事找茬,老板娘还要亲自冲上去吵,还要小舅子假装小混混。小店一开,动不动就要罚款,卫生啊,广告啊,消防啊,哎,要是都懂这些法规,还会去炒菜吗?
说个真人真事。我有个亲戚,某年春节前雇了个小面包车,三人带了六箱儿童服装,在高速被交警拦下,人货混装,罚款一万。那两个小夫妻身上没有一万元,走不了,春节前,那么冷的天,小夫妻在高速边上哭了一晚上,没人理他们。
(2)各项成本不断攀升
对于*业而言,主要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工资社保,每年增加12[%]-15[%],食堂菜价,水价,气价,都在涨,房租是长期合同,一般也是每年上涨一点点。再算算物流成本,中国到处是收费站,产品从苏北小县城出厂,到四川小县城销售,中转三四次,价格基本是涨三倍,否则就是亏。总而言之,所有东西都在涨,唯独是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小老板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黑白两道的压迫,销售冷到冰点,知识产权保护为0,合同无法履行,到处都是收费站。这种现实情况,怎么可能产生大批优质企业?
(3)融资难,难于上青天
作为曾经的小老板,我深刻体会到贷款的酸甜苦辣。如果你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去申请企业贷款,那无数表格和各种痛苦,会让你觉得办企业好像是在干坏事。如果是炒房去贷款,随便开个假证明,说自己月薪四万,银行会默契的假装不知道,闭起眼睛放贷。
为什么银行不肯放款给中小企业?原因很简单,你的生意不能稳赚钱,银行不想借给你。贷款100万元给小民企和贷款一个亿给大国企,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银行自然没有心思理会中小企业了。
现在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国企拿到了资金后无处投资,于是资金在国企手里转个弯,高息放贷给中小企业。国企成为贷款的二道贩子,再扒了小老板一层皮。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惨惨惨
4)劳动力都往工地跑
中国*业不是和欧美日*业竞争,而是和有天量贷款的国企基建竞争资金实力。建筑工地开出的超高工资,普通*业根本无力对抗。你培养了3年的熟练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谁去竞争?所谓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资的,否则没人来,现在一个办公室文员,吹空调都要3500+五险一金,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是国企主导,根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缺人就*资,通过高工资诱惑*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基建的资金来源于贷款,且无所谓还贷,*业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只好收摊了。许多高速公路给农民工发高工资,但本身亏损,搞笑吧?一旦不印,农民工的高工资立即就没了。
(5)房地产摧毁实体经济
房地产已经占领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了。2015年中国GDP是67万亿,其中全国卖地收入是3.4万亿。在房价构成中,地价约占30[%],也就是说房地产创造了11.3万亿gdp,再加上中介,装修,家电家具,估计30[%]的gdp直接由房价而来。另外,3.4万亿的卖地收入,又拉动了铁公鸡,杠杆率至少是3倍,又是15[%]gdp。一账算下来,房地产投资在GDP的占比超过45[%]。
但房地产经济有个最大的恶果,就是利润由寡头分享,其他人很惨。农民工辛辛苦苦拿了万元月薪,包工头赚了20万,一转身又交给老家县城的房产商了。由于房地产抽走了所有的消费资金,老百姓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费,这就导致各行各业的很多产品卖不出去了。
中国*下一步何去何从?
一方面,中国*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不说,产品技术还跟不上市场发展。国内外有很多的现象表明,*业企业不肯花资本去转型升级,就得面对倒闭的恶梦。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上一次类似情况是1998年。98年国企大下岗之前,当时有两个可能,一是继续印钞维持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国企,二是不再输血,国企员工下岗。朱总理没有选择印钞,是真正的调结构,但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朱总理的改革是真刀*,触动灵魂的。国企几千万人真就下岗了,北海和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真的就破了,精简机构真的就减下来了,真的入世了,汇率真的改了,价格双轨制真的取消了。几刀下去,刀刀见红。朱总理的改革虽然让很多人利益受损,但是中国经济一下子就起来了。
朱总理壮士断腕,让那么多国企干部职工下岗,他心里承担了多少痛苦啊。1993年,朱总理让海南房地产,一夜崩盘,得罪了多少人啊,他心里承担了多少压力。中国之所以有希望,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想想当今社会,坐享其成的就剩下房产商和玩金融的了,必须拿他们动刀!
此,*业作为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它将会一直长期存在下去。若想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需要国家政府、政策以及很多企业家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和任务,也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转型。
据印度经济时报称,在考虑了印度的其他几个邦后,富士康有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买下1200公顷土地,将投资100亿美元建新的*厂全用于生产iPhone。据悉,富士康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设10至12座工厂。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位工业部长曾对媒体表示,富士康之所以要选择在印度建立 iPhone *厂,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力成本上升。
苹果 CEO 蒂姆·库克表达了对印度市场的信心,他认为如今的印度市场就像是10年之前的中国。
这将是手机*业的标志性大事件,意味着中国的*优势逐渐失去!
总理莫迪:要取代中国*!
2008年前,印度经济获得了9[%]的高速增长,但全球金融危机后,增长下跌到6.7[%],后来又回升到7[%]、8[%],2011、2012年又接连降到4.9[%],2013年继续降到4.7[%]。
莫迪总理上台后,大刀阔斧提出了十多项改革目标,立言要把21世纪变成印度的世纪,要把印度变成一个强大国家。特别高调启动“印度*”计划,提出将印度打造成新的“全球*中心”。
12亿印度人也已经杀到家门口了。5月6日浦东国际展览中心,很多印度人都在搞大展台,专门承接适合空运的小东西,主要是衣服牛仔裤上的花边和小珠花饰品等机器无法批量生产的手工*品。由于体积小重量轻,适合空运。报价只有国内的一半(印度人工便宜),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生产商咨询。
印度已禁止从中国进口牛奶、乳制品,以及部分移动电话和其他一些商品,原因是印度方面发现这些产品“不达标”或不符合印度的安全准则。近几年来印度利用在低油价这个好时机飞快的发展国内经济,从而带动印度*推向全世界。
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认真看待印度*业,那里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但投资印度并不意味着在该国开展业务变容易了,而是显示出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难了。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曾撰文指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中国正经历*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需求要素再不改变,中国*过不了几年将会消失。
中国*业究竟被谁打垮?
曾几何时,“中国*”曾是国人的骄傲。凭借成本低廉等优势,中国曾一度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中国*业,人口红利也曾一度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风云变幻,现在,“中国*”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中国*业的前景表示悲观。
现在,国内还兴起炒房和玩金融,这一点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1)税费:不能承受之重
社会保险33[%],企业所得税20[%],增值税17[%],个税累进,粗算10[%],贷款利息10[%],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好在近期国家忽然*了降税的政策,营改增让中国广大企业久旱逢甘霖!
另外就是办公成本太高,这一点也是间接受到房地产的影响,比如现在在上海开个最小的公司,租最小的市区办公室,人工,房租,办工设备,税费,样样都贵,起步每年40万。十人公司每年要100万。这是最低标准,员工还十分不满意待遇。普通人有啥生意,能够在养活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还能够赚钱?
现在做生意真的很难的,不是开玩笑。炒菜,一个盘子赚8元,手炒断了,也赚不了多少。经常遇到刁蛮顾客,没事找茬,老板娘还要亲自冲上去吵,还要小舅子假装小混混。小店一开,动不动就要罚款,卫生啊,广告啊,消防啊,哎,要是都懂这些法规,还会去炒菜吗?
说个真人真事。我有个亲戚,某年春节前雇了个小面包车,三人带了六箱儿童服装,在高速被交警拦下,人货混装,罚款一万。那两个小夫妻身上没有一万元,走不了,春节前,那么冷的天,小夫妻在高速边上哭了一晚上,没人理他们。
(2)各项成本不断攀升
对于*业而言,主要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工资社保,每年增加12[%]-15[%],食堂菜价,水价,气价,都在涨,房租是长期合同,一般也是每年上涨一点点。再算算物流成本,中国到处是收费站,产品从苏北小县城出厂,到四川小县城销售,中转三四次,价格基本是涨三倍,否则就是亏。总而言之,所有东西都在涨,唯独是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小老板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黑白两道的压迫,销售冷到冰点,知识产权保护为0,合同无法履行,到处都是收费站。这种现实情况,怎么可能产生大批优质企业?
(3)融资难,难于上青天
作为曾经的小老板,我深刻体会到贷款的酸甜苦辣。如果你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去申请企业贷款,那无数表格和各种痛苦,会让你觉得办企业好像是在干坏事。如果是炒房去贷款,随便开个假证明,说自己月薪四万,银行会默契的假装不知道,闭起眼睛放贷。
为什么银行不肯放款给中小企业?原因很简单,你的生意不能稳赚钱,银行不想借给你。贷款100万元给小民企和贷款一个亿给大国企,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银行自然没有心思理会中小企业了。
现在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国企拿到了资金后无处投资,于是资金在国企手里转个弯,高息放贷给中小企业。国企成为贷款的二道贩子,再扒了小老板一层皮。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惨惨惨。
(4)劳动力都往工地跑
中国*业不是和欧美日*业竞争,而是和有天量贷款的国企基建竞争资金实力。建筑工地开出的超高工资,普通*业根本无力对抗。你培养了3年的熟练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谁去竞争?所谓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资的,否则没人来,现在一个办公室文员,吹空调都要3500+五险一金,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是国企主导,根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缺人就*资,通过高工资诱惑*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基建的资金来源于贷款,且无所谓还贷,*业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只好收摊了。许多高速公路给农民工发高工资,但本身亏损,搞笑吧?一旦不印,农民工的高工资立即就没了。
(5)房地产摧毁实体经济
房地产已经占领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了。2015年中国GDP是67万亿,其中全国卖地收入是3.4万亿。在房价构成中,地价约占30[%],也就是说房地产创造了11.3万亿gdp,再加上中介,装修,家电家具,估计30[%]的gdp直接由房价而来。另外,3.4万亿的卖地收入,又拉动了铁公鸡,杠杆率至少是3倍,又是15[%]gdp。一账算下来,房地产投资在GDP的占比超过45[%]。
但房地产经济有个最大的恶果,就是利润由寡头分享,其他人很惨。农民工辛辛苦苦拿了万元月薪,包工头赚了20万,一转身又交给老家县城的房产商了。由于房地产抽走了所有的消费资金,老百姓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费,这就导致各行各业的很多产品卖不出去了。
中国*下一步何去何从?
一方面,中国*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不说,产品技术还跟不上市场发展。国内外有很多的现象表明,*业企业不肯花资本去转型升级,就得面对倒闭的恶梦。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上一次类似情况是1998年。98年国企大下岗之前,当时有两个可能,一是继续印钞维持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国企,二是不再输血,国企员工下岗。朱总理没有选择印钞,是真正的调结构,但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朱总理的改革是真刀*,触动灵魂的。国企几千万人真就下岗了,北海和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真的就破了,精简机构真的就减下来了,真的入世了,汇率真的改了,价格双轨制真的取消了。几刀下去,刀刀见红。朱总理的改革虽然让很多人利益受损,但是中国经济一下子就起来了。
朱总理壮士断腕,让那么多国企干部职工下岗,他心里承担了多少痛苦啊。1993年,朱总理让海南房地产,一夜崩盘,得罪了多少人啊,他心里承担了多少压力。中国之所以有希望,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想想当今社会,坐享其成的就剩下房产商和玩金融的了,必须拿他们动刀!
因此,*业作为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它将会一直长期存在下去。若想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需要国家政府、政策以及很多企业家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和任务,也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转型。
在这个世纪,你不关注金融,将会被整个世界抛弃,因为你赚钱的速度很难赶上印钞的速度。笔者不仅是一位金融分析师,同时也关注国内外经济形态和动向,大宗商品无一不与经济息息相关。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经济大趋势!投资体系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态、投资策略、以及资金风险管控和操作手法、思路。对投资(原油,黄金,白银)等商品投资有兴趣的朋友添加本人
【文章订阅】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笔者薇信andong66888(非诚勿扰)
对笔者文章感兴趣的朋友请添加官方公众号(andong1888)
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