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合伙人》风靡大江南北。
电影的最后,三位合伙人分道扬镳,一句经典台词:“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一时引起社会热议。
初创时,三驾马车可谓黄金搭档,每人33[%]的股份,各司其职,但是新东方做大后,矛盾逐渐凸显。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因为利益的关系,新东方新的业务难以开展。北京的新业务还能均等掌控,但是如果到上海、广州去发展,上海和广州算谁的业绩?图书出版公司算谁的业绩?远程教育公司算谁的业绩?
其次,新东方早期管理层中有不少裙带关系。外界因此戏称新东方人力资源的特点是“三老”,老同学、老乡、老妈:当时俞敏洪的母亲是公司的合伙人之一。这一点令从西方留学回来,视“规则为王”的王强无法容忍。
俞敏洪制订出一套统一战略,对学校进行股份制改革。
第一,合理的股份增发机制,让有能力新股东推进新业务。公司每年都有期权,俞敏洪每年申请期权,发给能干的人,谁干的多,就发给谁,这些“新人”能持续拿到新东方的股权。这样新业务不断由有能力新股东来参与、推进。
第二,用10[%]的代持股份吸引新管理者,撇开裙带关系。新东方共一亿股,在公司股份制改革中,怎么分?俞敏洪特别询问了一家咨询公司,咨询公司要求作为创始人的他持有55[%]的股份,称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公司发展。在分股时,俞敏洪被分到55[%],但他拿出10[%]作为代持股份,自己只拿45[%]。为什么拿出10[%]?因为俞敏洪觉得新东方需要新的管理者。按他自己的话说,“家族成员再在新东方,会形成新东方的发展障碍”。
俞敏洪花了4年时间周旋在管理层、地方、部门之间,总算把松散合伙制变成真正股份制,但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大家对于分完股份后的权利分配仍存在分歧。
当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到底谁是第一副总裁?因为俞敏洪是创始人,大家认为他当第一总裁都没问题,但是谁当第一副总裁、谁当第二副总裁就有了疑问,徐小平和王强都会问“凭什么让我当第二副总裁?”
由于管理层依旧无法达成共识,最后,核心团队辞职的辞职、跳槽的跳槽、另起炉灶的另起炉灶。
颇具戏剧性的情节是:一次俞敏洪得知徐小平带员工进行“革命”,反对他的改革,便直接让人把徐小平的办公室占了。徐小平上班一看,见到自己办公室里坐着别人,几乎说不出话来。
截止2016年4月,真格基金已经投资了296个项目,天使轮投资占75[%],36[%]的项目进入下一轮融资,5.7[%]的公司过了“C轮死”门槛,其中还包含2个独角兽企业。
散伙后,他们依然维系着革命友谊,每年抽出空闲进行两三次聚会,偶尔给对方写信。但三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无所不谈。
徐小平认为新东方不符合他的发展期待,却又说:“有一太平洋的话要跟俞敏洪说,但一滴都不想滴出来”。因为他担心,“俞敏洪是不是有这个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容纳我波浪滔天的献言献策。”
未来,三人会不会再合作?
“三个人一起玩是好,但是要和不同的人玩,才会玩出不同的意思。”则是俞敏洪笑着给出的答案。
本人是金融高级分析师,毕业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商学院,在金融集团从业学习多年!主要专注于外汇商品期货投资,对股票、黄金,白银,原油等外汇大宗商品期货有深入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如果你操作不顺投资经常资金缩水或者有兴趣却无从下手,那么你一定要关注添加本人。【微andong66888】(长按可复制),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独特分析视角,让你在这个行业中稳健获利。【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