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初次見面就碰上暴風雪,並不是個好兆頭,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是堅持要在本周五見到美國總統特朗普。
對於默克爾而言,以即將在德國漢堡舉辦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為由頭前往華盛頓,可以令她在建立“良好個人關系”的同時厘清特朗普本人在如何看待對德貿易和對歐洲未來方面的真實看法;同時默克爾也要借機捍衛德國貿易和歐盟機構。作為交換,除了也許會在北約軍費問題上讓步之外,默克爾還將奉上她在西方領導人之中獨有的對於俄羅斯事務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見解,而這也是特朗普急於得到的知識。
總體而言,盡管德國外交界對於默克爾在外交政策方面的能力謹慎樂觀,在貿易領域,德國則為最壞的結果做好了準備:如果無法說服特朗普放棄他的“美國第一”計劃並堅持對歐展開類似貿易戰的行動,德國將聯合歐盟國家一道,同美國抗爭到底。
見面總比背後討論強
在總理府官邸里,默克爾積極準備着她此次美國之行,不僅僅仔細觀摩特朗普最近的演講以及采訪,甚至還去看了一本1990年的《花花公子》,在那期雜誌中有一篇對特朗普的長篇專訪。
最終,與默克爾關系緊密的柏林官員表示,盡管此前美國對德國多有批評,默克爾此次訪美還是抱着“開放的心態”,且在此行中,默克爾將尋求與特朗普建立良好的關系。
默克爾在行前也表示,“一對一的談話總比(背後)談論對方好多了”,並稱這句話就是“她的訪問口號”。默克爾口出此言的部分原因在於,自特朗普上台以來,其團隊針對歐洲所發出的聲音呈兩極分化趨勢,這令德國感到困惑,而她親自赴美可以自辨分明。
自特朗普上台之後,默克爾向美國派出了大量的高級別官員,其中不乏默克爾黨內聯盟和心腹,譬如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呂特根。在訪美後,呂特根也為她帶回了對特朗普的分析:“特朗普的行動更多地是由他的本能和商業經驗驅動的,而不是由政治理性驅動。”
他的建議派上了用場。既然特朗普對企業家的信任程度要大大超過對政客的信任,那麼這次默克爾索性就邀請了西門子和寶馬兩大公司的總裁隨行,請兩位總裁向特朗普解釋德國對美投資對於美國就業的重要性。
德國貿易利益不能碰
除了試圖建立良好個人關系之外,默克爾此行的重要任務即向特朗普政府重申德國貿易利益對美德關系的重要性,默克爾在行前表示,歐洲“重申對自由貿易的支持”。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美方對於德國對美高額貿易逆差多有微詞。
不過,德國幾乎50[%]的工作都同出口相關。能否阻止美德之間出現貿易衝突,也將事關默克爾第四任期的選情。此次訪美,默克爾仍希望“以理服人”,強調美國人也能從良好的跨大西洋關系中受益。
潛在反擊
但是,如果特朗普仍堅持他的“美國第一”計劃呢?跡象表明,默克爾已經在歐盟作出了準備,並有望在抗擊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推動統一的歐盟陣線。
如果當面的勸解無效,那麼德國本身也準備好反擊方式。一個方式即逐步增加對美國產品征收的進口稅。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達成的協議為這樣的操作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另一種操作則可能是允許德國公司在德國稅務申報中注銷美國進口稅,從而補償它們的競爭劣勢。
本文由莫紫析金(微信516914384)上海黃金交易所(由國務院批準,國內唯一允許做黃金白銀交易的平台)分析師團隊獨家策劃,轉載請注明出處。以上內容供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金銀原油天然氣套單鎖單操作不理想可與本人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