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东andong66888
2017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1.27万亿元,增长15.9[%],进口9112亿元,增长25.2[%],数据表现亮眼。那么,国际贸易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国际贸易为什么萎靡不振?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涉及三个关系:一是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三是国际贸易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在世界经济陷入低速增长的条件下,国际贸易不可能独善其身,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的厄运。2009年,国际贸易额负增长,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2015年,再次出现负增长,就不能归罪于周期性经济衰退了。2008年至今已经过去8年之久。按照经济周期的历史规律,经济应该进入繁荣期,国际贸易也应该恢复增长。但是,2008年之后的世界经济运行已经与传统的经济周期规律脱节。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1973年、1980年、1990年和2008年发生的四次世界经济衰退期间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研究,以衰退发生前一年发达国家的GDP增长指数为100,前三次衰退发生后这个指数提升到105.5用了3年时间;达到113.6,用了5年;而2008年衰退之后达到类似水平则分别需要6年和10年;可见经济增长恢复的进程十分漫长。据此,国外有学者提出,世界经济进入长期停滞时期。也有人把这种形势称为低速经济增长陷阱。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或者说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通过内需,即私人消费和固定资本投资传递的。这个传动机制受到收入的制约。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私人消费和固定资本投资增长态势说明,内需不足同样不是因为周期性经济衰退。以衰退发生前一年发达国家的私人消费指数和固定资本投资指数为100,前三次衰退发生后的第6年,两个指数分别为118.2和114.6,而2008年的衰退之后的第6年,两个指数只分别达到106.5和99.1。经过6年时间,固定资本投资仍然没有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私人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低于1[%]。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研究,私人消费增长与个人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1997-2007年,发达国家个人收入年均增长2.9[%],私人消费年均增长3[%];2008-2015年,个人收入只增长0.9[%],私人消费只增长1[%]。于是,国际贸易也因为内需不足而难以增长。与消费和投资密切相关的贸易产品的增长幅度受到的危害更严重。由于投资疲软,机械设备和金属材料等投资产品贸易增长缓慢;由于消费不振,耐用消费品贸易增长幅度有限。
收入分配不公早在2008年之前就存在,为什么那时候的国际贸易增长能够保持高速增长?这就涉及到国际贸易与金融发展的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的诱因是消费金融的不当发展。收入分配不公危及到私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
既然当前的世界经济增长已经脱离了周期性经济规律,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恐怕难以奏效。振兴国际贸易的举措应该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寻找。一些国际多边机构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业绩与收入分配有密切关系。公平的收入分配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同时,金融发展并不能纠正收入分配不公对需求的危害。因此,在这三个关系中,最核心的是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只有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才能推动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借助金融助力私人消费无疑于望梅止渴,也无法促进国际贸易增长。
笔者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商学院,是一名经济研究者,同样是一名理财规划师 微andong66888专注股票、原油、贵金属等商品期货走势分析等多年,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不妨找我谈谈,我相信这会是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