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昇点金:OPEC限产美国”超车“ 产油国博弈风起云涌
3月14日,OPEC发布2月原油市场报告;3月9日,美国WTI油价跌破50美元;3月14日继续跌破48美元,布伦特油价则跌破51美元……上述报告显示,OPEC国家2017年2月原油产量3196万桶/天,继1月以来再次实现限产协议设定的3250万桶日产目标,比1月日产量减少了14万桶,比2016年12月减少了107万桶,相对于减产协议达成时(2016年11月)的日产量减少了135万桶。尽管众多机构对限产完成率的计算各持己见,但OPEC的执行力已大致定音。
WTI油价全称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是北美市场的基准油价,世界其他地区则更多的以布伦特作为基准油价。在原油市场敏感时刻,作为油价回升基石的OPEC限产愈加受到市场关注。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OPEC的限产,国际油价才获得支撑,2017年以来布伦特油价走出去年的低谷,一直维持在50美元以上,各石油生产国均从中获益,而其中未参与限产的国家受益尤多,其中又以美国为最。在OPEC限产的同时,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加大马力开工上产。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来自众多私人独立石油公司,他们在竞争中只从各自商业利益出发,只要油价合适有利可图,就会不断打井采油,致使页岩油成为国际原油供给最主要的增量。面临巨额利润,开发力度正在不断加大。OPEC已经意识到其他产油国在其限产时“搭便车”,沙特不会容忍其他国家坐享其成。不过世易时移,OPEC不再拥有三十年前的影响力,对于美国“搭便车”的行为,OPEC缺乏有力的反制武器,不得不施展“合纵连横”,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虽疲于平衡,但也是无奈中的无奈,因为稍有不慎,油价还会再跌。
石油是金融化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之一,大量资金关注着各大产油国的一举一动,油价50美元上下成为原油市场“多”“空”博弈的焦点。OPEC、美国、俄罗斯等产油国仿佛陷入了“囚徒困境”,各方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是克制生产、支撑油价,但在预期别人违反默契的情况下,各自决策的结果却是提高产量,获取短期利益,从而事实上推动导致油价下跌,损害各方整体、长期利益。以沙特为首的OPEC试图联合石油生产国共度时艰,但各自利益导向不同,下一步效果如何仍需观察。
笔者萧昇点金(V信 hzlj9999)是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