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冬天不相信眼泪!
最近,关于华为大力清洗34岁以上老员工的新闻一直在发酵。消息是从华为的心声论坛传出,具体内容是华为职工反映,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主要针对程序员。一时间对于华为无情的批评四起。创始人任正非近期在一份讲话中侧面回应了传言,不过其采纳的口径是退休。同时坦言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甚至结合其他消息可以得出结论华为业绩压力将进一步提高。这让一些华为员工感到紧张,没有安全感。华为有逾17万名员工,其中45[%]在研发部门。如果拿34岁和40岁两个结点来算,24岁进华为,部分华为人的职业生涯最多为10年,程序员可能最多会达到16年。难怪一位36岁匿名的华为消费者业务工程师称我们目前都在考虑下一步怎么办,一位父亲,去深圳看望在华为工作的儿子,临走时说孩子,我走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天天那么晚下班,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要抱怨华为,是我们要生存。很多员工都意识到长久留在华为已不再有保证。副总离职的辞职信再一次刷爆空间呼吁大家工作不要太拼要注意身体。
互联网公司裁员本是一件正常的事,但华为这次之所以引起较大的风波。主要是因为华为员工的高收入和年龄划线让众多科技公司的从业人员有了异常悲凉的感觉,通讯行业的程序员尤甚,达到一定层次水平和职位就遇到天花板,远没有那些精力旺盛、无家庭负担的年轻人有竞争优势。于员工而言,在最尴尬的年龄被抛弃,痛苦可想而知。更可怕的是,就连猎头们也都不猎40+岁的人,“性价比不高”“残余价值不大”的冰冷标签被打在他们身上。
体量越大企业管理的难度与成本以及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就越差,即使是作为联合国高级官员的著名慈善家阿里巴巴马云也不喜欢招太多员工,甚至坦言跟人力资源部门三令五申每加入一个员工就必须多创造一个亿的价值。华为在被外界抨击利润不高的时候选择裁员也无可厚非。然而可悲的是任正非那句我只有一个思维,那就是利润,却被无数*业企业家转载,甚至大呼英雄所见略同,令人齿冷。
华为创始人兼 CEO 任正非曾经在企业内刊上发表过一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时值 2001 年,华为正在电信领域高歌猛进,文中却大谈破产与失败。“现在是春天,但冬天已经不远了”,华为企业文化中的居安思危由此可见一斑。你可以骂华为没人情味,也可以赞同华为的果断和血性,但对于目前读文章的你自己来说,也许无法掌握企业的命运,无法预测未来的危机,唯一可思考的就是,至少应该为几年后将要出现的问题做一点准备了
如今华为尚且没到寒冬,但春天似乎已经过去。在迅速成长为继苹果、三星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后,去年华为被同是国产厂商的 OPPO 从大陆市场榜首挤了下去。盈利的压力直接表现在了公司的每一位股东身上,华为人不得不浴血奋战去创造利润。
然而尴尬的是,去年华为光是在国际化营销上就花费了大笔资金,陆续请来梅西、斯嘉丽·约翰逊、亨利·卡维尔成为其品牌大使,请国外*的宣传片以及配套音乐也价值不菲。市场和营销并不是华为的传统优势,华为在手机市场的品牌形象更多是以技术性和可靠性见长。这些意图提升品牌形象的动作有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考虑,比如去年 Mate 9 和保时捷设计的合作就大幅抬高了华为产品定价的天花板。然而这些资金没能换来如预期的市场销量。在高端市场叫好不叫座,在低端市场不如联想小米,华为的生路只有一条那就是2000元机的中端市场,当然也许这也是华为的幸运,未来十年恰恰是中产阶级觉醒的十年在中端市场雄踞榜首的华为占据了优势,然而不可否认在企业级市场被高通绞杀陷入了增长乏力的困境,破釜沉舟转战手机终端的华为本以为能迎来希望但是却面临着利润缺乏的窘境,也是华为的手机业务发展太快了,期间在管理模式上,在与渠道的洽谈上确实漏洞太多,为了KPI华为的每一层级都没有精力注重管理,相信在各个重要环节贪污一定不少,也许老任那句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其实是想暗指这批人。
最后借用释迦牟尼的一句话:“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我每写一篇文章,也是希望能遇到有缘人,我能帮助到他。佛度有缘人,我带有心人!
笔者觅渡金生主要专注国际经济,投资更需要顺应趋势同时对原油、沥青、黄金、白银、股票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投资等商务合作请加(薇.信:zxjs108)(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