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霸道总裁”王卫终于迎来走上人生巅峰的重要时刻,其创办的顺丰速运在深交所借壳上市成功,成为国内民营快递业的翘楚。他万分激动之余,一言不合就豪掷数亿元给员工发大红包,让吃瓜群众羡慕不已。
众所周知,国内快递业一直存在直营和加盟之争,两派代表玩家分别是顺丰、三通一达,两大模式各有优劣势。其中,加盟模式的优势在于资金投入小、发展速度快,有利于快速扩张市场;反观直营模式资金投入巨大、规划和发展速度慢,在快递行业兴起之初并非最佳选择。
因此,这也就解释了顺丰成立之初也采用加盟模式,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在跑马圈地运动中与其他玩家争奇斗艳。1996年,顺丰深港货运发展形势喜人,于是开始涉足国内快递,以佛山顺德为起点,将网络触角延伸至广东以外,通过向长三角地区复制业务模式,进而扩张到华中、西南、华北。
联想到此前圆通因快递时效变慢、货物积压严重而引发外界对加盟模式的种种质疑,深耕直营模式的顺丰无疑是快递业的一股清流,这也是其树立高端快递品牌形象和受到资本市场追捧的原因所在。
尽管公众已经对屌丝逆袭的套路兴趣下降,但我仍不免俗地谈谈王卫如何打造顺丰帝国。回顾顺丰24年发展历程,个中辛酸和重要决定背后的艰难取舍,或许只有亲历者王卫才深有体会,外界难以感同身受。
尽管如此,以我对顺丰浅薄的认知,认为1999—2002年从加盟转直营,可以称得上顺丰崛起过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承前启后的战略意义,这场浩浩荡荡的收权行动也体现王卫个性中铁腕、强硬的一面。
尽管加盟商为顺丰扩张立下汗马功劳,但其形成的服务网络并非有长远规划,而更像是自然延伸,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网络,造成地区发展不均衡。比如,广东下属县城几乎都有顺丰站点,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只有省会城市才有网点。同样是加盟模式,顺丰比其他玩家更为松散。要知道,加盟是一种公司之间的商业行为,需要办理工商手续,加盟商在日常经营中自负盈亏。
事实上,在当时快递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步入快速上升通道的顺丰难以发现这一弊端,即便发现也不会加以重视,因为其把全部精力放在市场拓展上,试图将行业大蛋糕做大。除了王卫是超级工作狂,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一线业务员也拼劲十足,收发件断胳膊断腿时常发生,以换取不菲的收入。
王卫之所以“削藩”成功,与顺丰持续强化竞争力不无关系。加盟商壮大后约束力下降,另起炉灶单干的案例时有发生,被这一痼疾困扰的不仅仅是顺丰一家。王卫的应对策略很简单,即增加用户对顺丰的粘性,在配送速度上碾压竞争对手,别人48小时送到顺丰36小时,别人36小时送到顺丰24小时,背后是顺丰大力投入构建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王卫对一线开拓市场的负责人从不限制成本。
因此,即便部分地区负责人离开顺丰后,凭借自身片区的业务资源单干或转投别家,也难以对顺丰构成实质性威胁,归根结底是快递时效始终落后于顺丰,至少有半天差距,难以走出其阴影。用户一旦发现这些差异,便立刻重回顺丰怀抱。不得不说,王卫此招甚妙,既让自身变强,与三通一达竞争更有底气,也实现兵不血刃地收权,未对公司造成元气上的伤害。
完成“大手术”的顺丰管理步入正轨,全面发力直营模式,从2002年开始拓展华东,逐渐复制到全国市场,铺开一张全国性的立体网络,一步步将王卫的野心变成现实,成为三通一达不可忽视的劲敌。
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顺丰拥有近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19架自有全货机和12260多个营业网点。2016年顺丰营业收入高达574.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2.5[%]。上市后,顺丰将重点发力航空货运,买飞机、建机场双管齐下。同时,冷链运输和国际扩张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
世上没有如果,历史也不会重来,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王卫亲自操盘削藩,顺丰今天会发展成何样。不过,回过头来看,顺丰今天之所以表现如此抢眼,关键转折点便是1999年王卫力排众议展开收权行动。
最后借用释迦牟尼的一句话:“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我每写一篇文章,也是希望能遇到有缘人,我能帮助到他。佛度有缘人,我带有心人!
笔者觅渡金生主要专注国际经济,投资更需要顺应趋势同时对原油、沥青、黄金、白银、股票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投资等商务合作请加(薇.信:zxjs108)(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